【而狄青一生最經典的戰役,就是平定儂智高叛亂。】
【儂智高是嶺南地區,也就是秦朝時期的百越之地,那裡有一支土著首領。】
【其實儂智高算不算是北宋的實力範圍還有待商榷,儂智高和當時很多居住在山區或是中原無法管轄的地帶部族酋長一樣,他們事實上是那個地區的王,但是為了抵禦外患或是為了不遭受中原王朝的打擊,都多向中原王朝稱臣納貢接受其官位。】
【而儂智高是南方地區的一支部落,他依附於北宋的主要原因則是為了對付越南的地方政權——安南。】
【儂志高請求宋朝派兵支援自己抵抗安南,但此時的宋朝已經被戰爭打怕了,根本不想為了儂智高而深入熱帶地區進攻安南,儘管安南的實力遠不如宋朝,儂志高迫不得已,為了在北宋與安南之間尋求立足之所,便把目光看向了宋朝守備薄弱的廣西地區。】
【皇祐年間,廣源州蠻儂智高反叛,攻陷邕州,又攻破了沿江的九個州,包圍廣州城,嶺外一帶騷動不安。】
【楊畋等安撫使負責處理平定蠻人叛亂,但宋軍長久沒有成績。】
【他又命孫沔、餘靖為安撫使,率官軍討伐叛賊,但仁宗皇帝仍放心不下。】
【此時的狄青打報告請戰,第二天入見仁宗時,狄青說:“臣當兵出身,除了戰場殺敵,沒有什麼可以報效大宋,希望能帶得數百個蕃落騎兵,再加上一些禁兵,去將叛賊的頭砍下送回京城。”】
【宋仁宗趙禎佩服狄青的豪言壯語,於是任命他為宣徽南院使、宣撫荊湖南北路,負責處理廣南叛亂之事,並在垂拱殿設酒為他送行。】
【當時儂智高回師重新佔據邕州,狄青聯合孫沔、餘靖的部隊進駐賓州。】
【在此之前,蔣偕、張忠都因輕敵而戰敗陣亡,官軍聲威大衰。】
【狄青命令各將不得妄自與叛軍接戰,而聽從他的統一指揮,廣西鈐轄陳曙趁狄青還未到,便擅自率步兵八千攻打叛軍,潰敗於崑崙關,殿直袁用等人都逃遁了。】
【狄青說道:“號令不一,是部隊失敗的原因。”】
【第二日早晨集合各將領到堂上,逮捕了陳曙,並召來袁用等三十人,依戰敗逃跑罪,推出軍門斬首。】
【孫沔、餘靖相視驚愕,而眾將領則嚇得兩腿顫慄。】
【狄青就用這種方式,震撼住了那些擾亂秩序的將士。】
“狄青做的不錯!”
“戰場上只有一個總指揮,不然就會亂套。”
“有人膽敢不聽命令,擅自行動,這是將所有將士的性命放在極其危險的地方。”
“違反軍令,殺一敬百,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
“令之不齊,兵所以敗!”
無數人贊同迪狄青的做法。
違反軍紀,被殺了也是自作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