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容臣斗膽提一句,我大明朝之中,諸侯王的實力同樣不容小覷。”
“諸王之中,以北方諸王勢力較強,又以秦王朱樉、晉王朱棡與燕王朱棣的勢力最大。”
“陛下你輩分低,又剛剛上位,若是……”
黃子澄沒有繼續說下去了。
因為在他看來,朱允炆應該懂他的意思。
什麼事情說的太透,並不是一件好事。
“愛卿所言句句在理,八王之亂的危害無比之大,晉國的毀滅和八王之亂脫不了關係。”
“而愛卿說到大明,是想說朕的幾位叔叔,有造反的嫌疑?”
“陛下!臣萬萬不敢!”
黃子澄是個聰明人,立馬跪下表示自己絕無這個意思。
“愛卿請起吧,朕並不怪罪你。”
朱允炆嘆了一口氣:“為了大明能有一個更加光榮的未來,朕應該如何做?”
“陛下。”
齊泰上前,拱手而禮,說道:“晉國時期的八王之亂和西漢景帝時期的七國之亂一樣,都是諸侯國鬧出的禍亂天下的事情。”
“陛下需要防範於未然,黃子澄說的對,我大明如今的幾位王爺,實力可不容小視。”
“華夏曆朝歷代以來,新帝登基,最重要的就是鞏固自己的權威,消滅一切現實危險和暗中可能存在的危險。”
“陛下,你的幾位叔叔現在沒有反意,但是時間一長呢?誰又說得清楚。”
“如今,開國武臣都被先皇殺光,能夠對陛下的皇位造成威脅的,就是我大明這些手握重兵的諸叔父親王。”
“而先皇曾經也講過,為防止朝中奸臣佞臣圖謀不軌,規定諸王可移文中央捉拿奸臣,必要時得奉天子密詔,領兵“靖難”,同時為防止諸王尾大不掉,先皇也允許今後的皇帝在必要時可下令“削藩”。”
“這名正言順的機會,陛下可不要錯過。”
“漢景帝劉啟為何能如此之快平定七王之亂呢?那正是他做了充分的準備。”
“趁著藩王們沒有察覺時,就做了充分的準備。”
“眼下陛下也可以效仿劉啟,打諸親王一個措手不及。”
“否則,等到陛下您的叔父們做大做強後,想要再動他們,可就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