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賬!”
“閉關鎖國這也能算朕的過錯?”
乾隆看到這裡,雷霆發怒。
“朕的爺爺,朕的父皇,哪一個沒有實施這個政策?”
“怎麼到了朕這裡,就如此的不堪!”
“再說了,朕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有什麼錯?”
“朕這是為了維護華夏的穩定。”
“區區西方蠻夷之國,還妄想和我大清建立平等的關係?”
“我大清天朝上國,蠻夷之人也配?”
“就他們那技術,朕豈能看上眼。”
“不過一些旁門左道罷了。”
“朕倒要看看,朕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正能給後世帶來災難?”
“這一點,朕是不信的。”
似乎是為了迎合乾隆的話。
天穹之上的投影繼續變動。
【可能會有很多帝王會問,不就是一個小小的閉關鎖國政策,華夏乃天朝上國,需要和蠻夷小國建立合作關係?】
【如果各位帝王這麼想,那就和乾隆一樣,愚蠢至極了。】
【有句話形容得好,獅子博兔,亦用全力。】
【小看他人,往往是會付出代價的。】
【而乾隆帝小看了他眼中所謂的蠻夷小國,他死了一了百了,倒沒什麼影響,但是對於後世甚至整個華夏來說,卻是一場浩劫。】
【閉關鎖國政策,鎖的不僅是國,鎖的是思想,鎖的是發現,鎖的是華夏的未來。】
【乾隆帝花了六十年的時間,打造了一個國富民窮的“飢餓盛世”,一個華夏曆史倒退的“進步時代。”】
【為什麼這麼說?】
【因為在西洋人眼中,華夏是個神秘的國度。】
【他們相信,華夏就像《馬可·波羅遊記》中所寫的那樣,黃金遍地,人人都身穿綾羅綢緞。】
【然而現實呢?】
【一登上中國的土地,他們馬上發現了觸目驚心的貧困。】
【清王朝僱用了許多老百姓來到英使團的船上,為英人端茶倒水、掃地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