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影片在繼續:
【在崇禎皇帝統治期間,東林黨的勢力不斷擴大。】
【東林黨人號稱“清流”,自稱愛國愛民,為江山社稷,為天下蒼生考慮,影響著大明天下的輿論。】
【由於東林黨人的存在威脅到其他非東林黨人的利益,許多非東林黨的官員為自保也紛紛以地域為單位,以高官為領袖,結成幫派,一時朝中宣黨、浙黨、楚黨、齊黨林立,他們聯合起來打擊東林黨人。】
【黨派鬥爭規模擴大,性質嚴重,影響也更加惡劣,明代政爭急劇惡化,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新時代。】
【東林黨人代表了當時東南一帶商人和地主豪強的利益,反對朝廷向工商業者收稅,並藉著崇禎皇帝清除魏忠賢勢力的時機,取消或降低了海外貿易稅、礦稅、鹽稅、茶葉稅等一些稅種的稅賦,使得明末的財政收入來源更加單一,朝廷的稅收來源更加依賴於普通的農民,百姓生活壓力越來越大。】
【再加上當時各種天災不斷,造成了大量農民破產,形成大量流民,直接導致了明末的農民大起義。】
【東林黨人出發點是好的,不少東林黨人都有著極高的理想追求,但是,從社會進化的角度來說,東林黨人士多半都是道德理想主義的殉道者,然而他們又滯留在理想主義之中難以自拔】
【他們的人格精神無疑值得讚揚,但其嚴格的門戶之見、以及書生意氣、紙上談兵,對明朝的社會治理實踐幾無建樹,同時挑起劇烈的晚明黨爭,是不值得稱道的。】
【其聲聲念念的民族理想,反而敲響了明帝國大廈將傾的喪鐘,可謂是“空談誤國”的典型教材。】
“這幫文人要完蛋了!”
永樂大帝朱棣躺在寶船上,看著盤點影片,不由感嘆:“以父皇那個性子,若是能透過時空之門穿行到我大明末朝,恐怕朝中大臣會被父皇給血洗一通。”
朱棣猜的不錯,洪武大帝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因為自己讀書不多,所以經常提醒自己不要上了文化人的當。
更何況很多文人只會空談口號,為了自己的利益大肆排擠他人,搞得朝廷混亂不堪。
為此他大興文字獄,對無數文人進行血腥屠戮。
朱元璋和尚出身,後來又是投靠紅巾軍造反起家,很多文人因此對他看不上眼,甚至懷有敵意。
面對一身傲氣、不肯合作的文人,朱元璋絲毫不客氣,一律殺無赦。
而崇禎皇帝時期的東林黨人雖然出發點是好的,有著極強的道德標準,也能找到社會上的問題,但是他們卻從來沒有找到解決的辦法。
他們基本上沒有幹過什麼利國利民的好事,一直在進行著鬥爭,為了自身的利益鬥爭。
他們借民意,攬政權。
為私利和閹黨鬥爭,閹黨頭頭魏忠賢被弄下臺後,東林黨一家獨大,在大明朝廷更是一手遮天。
最致命的是,在滿人打來時,大明朝廷中還有很多的愛國人士,想要同滿人作最後的殊死搏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