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廢物皇帝,被敵軍所俘,自盡了也就算了,性命沒了,至少保住了自己的氣節,保住了大明皇朝的氣節,保住了華夏民族的氣節。】
【可他做了什麼?】
【他成為華夏史上罕有的“叫門天子”,做了瓦剌大軍的帶路人。】
【瓦剌太師挾持著明英宗朱祁鎮到宣府、大同城下,並控制朱祁鎮要當地守軍開城門。】
【此時此刻,軟弱的朱祁鎮為了保全自己的性命,居然予以應允,以皇帝的名義讓城門守將開啟城門。】
【這種幫著敵軍說話的帝王,簡直是華夏史上之最!】
【不過幸運的是,大同、宣府守將羅亨信、郭登等人非常有氣節,朱祁鎮不要臉不要尊嚴,但他們要,他們堅決不做賣國賊,斷然拒絕了明英宗的賣國命令。】
【其中郭登和朱祁鎮還有些許的姻親關係,朱祁鎮為了讓他開城,還與他拉關係,然而郭登斷然拒絕道:“臣奉命守城,守得是大明皇朝的江山,守得是大明百姓的安危,不敢擅自開啟或者關閉城門”。】
【也得虧大明有如此將士,不然大明百姓將臨來一場血雨腥風。】
【如果兩地守將真的開城,大明朝九邊防線將全面坍塌,北方蒙古的騎兵將縱橫馳騁於華夏大地,蒙古人趁機重新入主中原也不是沒有可能。】
【即使蒙古人打不進來,當地也必將生靈塗炭,百姓將被抓去當做奴隸,甚至無情獵殺。】
【作為大明皇帝,朱祁鎮不可能不知道開啟城門會給大明帶來怎樣的危害,但他依然這麼做了。】
【其後,瓦剌人進攻紫荊關,仍舊挾持朱祁鎮叫門,然而守將同樣有骨氣,不予理睬。】
【朱祁鎮卻絲毫不為明朝和紫金關的命運擔憂,其後,紫荊關被攻破,守將孫祥戰死,瓦剌長驅直入衝向北平。】
【瓦刺大軍的領袖也先想借朱祁鎮的名義招搖撞騙,可大明的人沒有上當。】
【于謙為首的大臣們建議孫太后,國不可一日無君,何況在此危難之時,於是,郕王朱祁鈺被擁立為皇帝,遙尊被俘的朱祁鎮為太上皇,同時下令邊關將領,不得私自與瓦剌接觸,即便是瓦剌用上皇的名義,也不用搭理。】
【也先惱羞成怒,揮師攻打北平,卻被于謙等明朝文武擊敗,瓦剌大軍無奈之下,只得退走大漠。】
【次年,楊善將朱祁鎮迎駕回來,經歷了七年的軟禁生涯後,朱祁鎮重新上位。】
【上位後的明英宗朱祁鎮,依然沒有認清自己的過錯,不知悔改,幹了一系列不可饒恕的事情。】
【朱祁鎮在蕭惟禎的蠱惑下,殺害了民族英雄于謙。】
【于謙這位民族英雄,可以說是大明當朝的頂樑柱。】
【于謙在軍事上積極備戰,挑選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大明邊境得以安寧,當時朝務繁雜,于謙獨運徵調,合乎機宜,其號令明審,令行政達,他憂國忘身,但又口不言功,平素儉約,居所僅能遮蔽風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