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當劉邦快要被項羽快要消滅的時候,最後總能僥倖逃脫。並且又在短時間內,迅速召集兵馬,實現東山再起。】
【這其中自然也離不開項羽自己太過自大,剛愎自用,最典型的就是鴻門宴,有著絕佳的機會殺掉劉邦,可項羽就是不動手。】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正是說的如此。】
【最佳的機會錯失了,想要再殺劉邦,也就難上加難了。】
【兩人性格差距也很大,項羽以殺止殺,攻破咸陽到處殺戮,當時的老百姓早已經受夠了秦朝的暴政,這樣同樣殘暴的項羽,他們自然不喜。】
【而劉邦攻破咸陽後,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做到了這一點,劉邦距離奪得天下就不遠了。】
【劉邦和他的後世子孫劉備是有相同之處的,那就是善於攏絡人,劉邦個人能力或許不是很突出,但是他的個人魅力還是不錯的,不然也沒有那麼多的將領願意為他效力。】
【他不僅重用張良陸賈等人,還能讓韓信來幫他打江山,這是項羽不具備的。】
【不同於劉備,劉邦更有曹阿瞞那種寧可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的心境。】
【從劉邦上位授權呂后殺死韓信就可以看出來。】
【登基後還先後消滅彭越、英布、臧荼等異姓諸侯王,裂土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讓自己的人掌握了大權。】
【誅殺功臣過河拆橋這種行為雖然在道義上來說卑鄙可恥,但身為帝王,這種辦法總是直接有效的。】
【論行軍打仗,項羽的確在行,但當帝王,還是劉邦更合適一些。】
【這也就註定了劉邦會成功。】
劉邦在未央宮看著自己的番外影片,總感覺怪怪的。
怎麼說呢,這種感覺就像是,轟轟烈烈的造反之路,結果一開始就有人知道了自己所有的計劃和步驟。
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此時劉邦剛剛登基,還沒有徹底撕破臉皮對異姓諸侯王動手。
“朕不殺他們,大漢政權就難以穩定。
我大漢剛立,先前項羽分封的臨江王歡就舉兵反叛,危害我大漢政權,朕豈能不殺?
朕派遣盧綰、劉賈圍攻數月,才將他殺之洛陽。
為之死傷的將士又何止上萬?
花費的代價太大了。
燕王臧荼最近也舉行反叛,並且攻取了代地,朕絕對不能放他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