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百米巨柱在扭曲的光影漣漪中漂浮不定,緩慢上浮。
上浮千米巨柱停止了移動,慢慢收回了立場。
立場的收縮,使得周邊扭曲的漣漪裹挾著白霞衝擊而至。
沒有立場守護,巨柱表面護甲不斷扭曲剝離,被漣漪裹挾著瞬間沒了蹤跡。
兩者接觸的瞬間,巨柱內的感測器,向中樞反饋出如海浪翻滾的資料洪流。
巨柱萎縮近半,一震輕微的震動從柱體內發出,力場的擴張將方圓百米的漣漪再次被抹平。
飛柱開啟了下側的機腹,漏出了裡面喇叭型的通訊裝置,隨著裝置供能啟用,一陣陣規律態的引力波動不斷向地面傳導,最後鑽進如赤漠沙土的大地,迅速向四周擴散。
在漣漪抹平的瞬間,從地面傳出的引力波動也被機腹內的大喇叭接受,完成了資料交換,得到新的指令,萎縮成五十米長的巨柱開始再次上浮。
目標萬米。
一次次的上浮,一次次的資料交換。
當巨柱上升到十萬米高空之時,五十米大小的巨柱也緊餘十米大小。
完成了最後一次資料收集,巨柱將所有能量傳導進引力波通訊器。
隨著引力波動再次的發出,十米的機身也瞬間被扭曲光影撕成了不規則的殘骸,了無蹤跡。
這樣的探查任務,小寒安排了很多次,當乾國境內的搜救工作進入了尾聲,諸子百家與千門萬派在朝廷內閣的規劃下,開始仿照九鼎建造鎮壓乾國九境的乾坤鼎而不斷投入人手。
有了空閒的算力調配的每隔一月,小寒都會派出探索艦,配合朝廷去調查結界外的時空漣漪。
整個探索工程被朝廷分為了五級,千米,萬米,十萬米,百萬米,與一億公里。
其中十萬米之內的三級探索由小寒承接,百萬米和一億公里之外的探索工作,由返虛高人,和高階修士出手。
到不是小寒到達不了那個高度。
只是單純的效率問題,用飛船頂著時空漣漪飛十萬米,已經要飛好幾天了,在向上飛,所需要的時間,艦體大小,補給攜帶會更加複雜。
全部用飛艦來探索,整個過程無比漫長,所需要的補給也更加海量,有了這個功夫,還不如多生產更多的生活物質,來改善結界內眾人的生活環境。
所以三級之外的探索工程,只能由此間修士出手。
經過一年的持續建造,原本被墨子搬走西山時留下的深谷懸崖,在小寒持續擴張的生產力下,被打造成了一座長三萬米,高三千米,寬三千米的立體化重工業生產基地。
依靠著這座工業生產基地,小寒已經能夠生產整個京城結界內五百多萬人口所需的各種物質裝備。
現在它基本上可以自豪的說,如今以它所掌握控制的物質能量總和,已經完全可以媲美一個完整態返虛真人。
宋寒坐在艦隊核心艙,看著小寒展示的工業基地光影面無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