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戲結束,時間來到了八點半,正式進入今晚的重頭戲。
動作性是電影的本性,因為電影是以動作來表現思想情感的視聽藝術。
因此,動作在武俠電影中是天然的核心元素,是指主人公在規定情境下為完成既定任務而進行的形體運動。
一般而言,動作具有兩大屬性,1,一切動作由意志產生;2,一切動作都有一定目的。
所以,在武俠電影中,作為武戲的設計者,動作導演必須結合劇本,讓演員知道這場戲自己要做什麼、為什麼這麼做,以及怎麼做,避免出現行屍走肉式的“為打而打”。
“老趙,你飾演的服部千軍學的扶桑忍術,握刀方式應該這樣……”
……
“曹老師,你這樣……”
……
“李老師,你這樣……”
……
姜戈的“導演知識”升級到大師級,多了很多更深層次的東西,其中就包括動作設計。
不過。
他仍不滿足於此,還要將【明星卡片:徐克】用了,必須儘可能的把這兩場武戲拍完美了。
徐克不止是《笑傲江湖:東方不敗》的總監製,還是編劇之一。
《笑傲江湖》第一部是由胡金銓拍攝的,手法是老派的嚴謹,故事走的原著,不擅長動作和特效,成片節奏偏慢。
等到第二部,徐克和程小東就開始毫無顧忌,大刀闊斧地顛覆傳統風格,做法是解讀金庸原著精神,從精神再行改故事。
曾有記者採訪金庸:“徐克的《東方不敗》被很多您的讀者喜歡,認為拍出了您裡的味道和精神,您為什麼不認可他的改編?他可是個公認的武俠片、動作片高手。”
金庸毫不掩飾地表達了不滿:“我不喜歡他,他不懂武俠,把《蜀山劍俠傳》拍得不知所云,而且把我的《笑傲江湖》瞎改,把東方不敗由男人改成女人,並用一個女人來演,而一個男人的變性,在性格上是會有變化的,這個過程是緩慢的、複雜的,有變化的、有過程的,是不自願的,並不像電影裡表現得那麼簡單,他後來還要買我的拍電影,我說朋友還是照做,但是不賣給你了,合作的事情不要了。”
可見,徐克改了之後的故事裡,金庸的風格基本上已經成了底色和佈景,改編的電影基本看不見原作的影子,只剩下一個名字“徐克”。
姜戈的話,沒有這方面的擔心,因為這裡是藍星,沒有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