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逸倫聽的不是徐晨易的聲音,而是姜戈的歌詞和旋律。
“我們每個人都有罪,犯著不同的罪……”
……
“低頭親吻我的左手,換取被寬恕的承諾……”
……
“仁慈的父我已墜入,看不見罪的國度,請原諒我的自負……”
……
側耳傾聽的封逸倫,臉上的表情變得愈發輕鬆起來。
還是那句話,內容不是一定要有邏輯,但是一定要有主題,不可以假大空,更不能玩尬的,哪怕歌詞裡寫“跑車美女”,得做出來有意思的梗或者韻腳,才能讓人喜歡。
這首《以父之名》的歌詞,邏輯沒有,主題也沒有。
什麼有罪……
什麼寬恕……
什麼仁慈的父……
寫的什麼玩意?
不過。
當封逸倫歪頭看向蔡凡,眼底閃過一絲異樣。
他怎麼聽得津津有味?眼睛又盯著手機看什麼?
出於好奇,便起身來到他身側,低頭往他的手機螢幕看去。
&nv中徐晨易飾演的主人公一家是華人,移民到義大利開中餐廳,年少時目睹可怕的一幕,家人遇害,而他被兇手教父收養,他和黑*兄弟一起長大,與教父的女兒戀愛,適應殺手的身份,犯著不同的罪。
有一天忽然發現收養他的教父原來就是殺害生父的兇手,於是,他開始醞釀復仇,拿起手槍,買通自己人動手。
女友為自己父親的死傷心欲絕,身為兇手的他卻還安慰著女友,雖然報了殺父之仇,但是空虛和罪惡感讓他痛苦萬分,然後走進教堂,祈求上帝寬恕罪過。】
“噼啪!”
封逸倫如遭雷擊。
原來歌詞以“天父、教父、父親”三者為主軸,說明了教父的無奈、父親的慈悲、天父的無私等等的救贖觀念。
那段前奏用義大利文禱告和義大利歌劇女高音塑造悲涼壓抑的氣氛,然後主歌部分將這個故事娓娓道來,副歌部分則是把主人公的心情推向高潮,而尾部運用二重唱與詭異的尖叫結合,表達出主人公在掙扎的吶喊中跳脫身份進行靈魂洗滌,高潮慢慢褪去,趨於平靜,“我慢慢睡著,天剛剛破曉”。
這哪裡是沒有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