鵬城,企鵝娛樂。
“你知道了嗎,李總被調任了。”
“看到通知了,沒辦法,這幾年投資的影視劇都沒達標,關鍵是還放走了徐晨易和關妍思這兩個大流量。”
“汪總監也被降職了,現在多了一個‘副’字。”
“他是因為手裡有幾個一線藝人、一線經紀人和一些綜藝資源,才得以繼續留在經紀部的。”
“誰能預料到現在這個結果呢?當初陣勢浩大,帶了那麼多的當紅藝人過來。”
“恐怖的是,敗在了同一個人手上——四次。”
……
就在今天早上,企鵝集團對旗下企鵝娛樂的管理層做出調整,包括總裁、製作部經理、經濟部經理在內的多個重要職位換人。
公司的大變動,引發了大海嘯,小職員們三三兩兩,竊竊私語。
汪城的辦公室裡,煙霧繚繞。
他皺著眉毛,兩眼無神且佈滿血絲,鬍子拉茶,煙已經燃到手指處了也沒有發現。
桌上放有一張a4紙,上面是昨天的黃金檔收視率,《新西遊記》2.69%第四,《小寶與康熙》6.39%第一。
電腦上開著豆瓣網,顯示著,《新西遊記》6.9分,《小寶與康熙》8.5分。
汪城就這麼枯坐著,心裡出奇的平靜,許久發出一聲長長的嘆息。
他輸了,輸得很徹底。
可是,他就不明白了,觀眾到底喜歡的是什麼?
不是不喜歡搞情情愛愛嗎,他們的劇,可一點情情愛愛都沒有,正正宗宗的神話劇。
不是喜歡演技好的嗎,他們的劇除了封逸倫,都是實力派演員,你總不能一個流量明星沒有吧,那資本如何會投錢?
然而,問題就出在封逸倫身上。
過去幾年,影視製作公司盛行“碼盤”操作,大肆邀請鮮肉小花等當下最火的流量代表,撐起一部電影、電視劇的演員陣容,並在招商引資會上將這樣的陣容甩出去,不僅播出平臺認,投資方認,廣告商也認。
但流量對票房和收視率的作用及影響力正在肉眼可見地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