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前輩並不在意蜃樓的出航?”
竹林木屋中,古尋透過鳥鳥升起的水汽,看著荀子略顯朦朧的面容,有些意外的反問道。
這個問題的出現,源自於古尋今日來見荀子的真正原因——也就是打探一下他對蜃樓出航的態度。
】
毫無疑問,以嬴政對蜃樓出航的鄭重態度,以及陰陽家在十年前就大力推動蜃樓的建造來看,這艘船絕對是東皇太一謀劃的重要環節。
而蜃樓要於東海出航,儒家聖地小聖賢莊也恰好也位於東海之濱,二者之間難說有沒有什麼超出巧合範圍的內在聯絡。
當然,也不排除真就是純屬巧合,因為儒家祖師孔子畢竟是魯國人,又一向鍾愛泰山,小聖賢莊坐落在齊魯大地上實屬正常。
不過古尋人既然在這裡了,順道打探一下也不妨事。
而他從荀子那裡得到的答覆就是他所反問的內容:
蜃樓的出航,無需在意。
荀子不緊不慢的喝了口茶後,緩緩回答道,“天有其時,地有其才,人有其治……”
“幾百年的紛紛擾擾,貫徹其始終的只有人,東皇太一所追逐的一切在老夫看來不過是鏡花水月,一場幻夢而已。”
“所以老夫……或者說儒家從不曾在意過陰陽家的鬼蜮伎倆,只是不願意接觸他們。”
“老夫也從不曾覺得陰陽家取得了嬴政的支援就能怎樣,只是……對東皇太一蠱惑君王的行為不滿而已。”
“嗯……”古尋抿了抿嘴,陷入沉思之中。
他倒是忽略了荀子的思想理論。
天道自然……天行有常……天人相分……制天命而用之……
這位大儒,可是非常現實主義的一個人,對鬼神之說的態度遠比孔子的“敬鬼神而遠之”要鄙棄的多。
當然,古尋從他剛才話裡的意思判斷,荀子大機率不是不相信神鬼的存在,只是覺得現如今這片土地上的統治者只有人而已。
神明,早已遠去,並且再不可能迴歸。
所以荀子不在乎東皇太一追逐蒼龍七宿的行為,卻憎惡對方蠱惑嬴政,為了遙不可及的長生大動干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