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出來,這孩子很大方的承認了今天這個人情,沒有把它硬攤到墨家頭上。
張良沒有再做任何回應,而是領著兩人進了小聖賢莊。
………………
小聖賢莊大門。
張良帶著天明少羽離開後,小聖賢莊的硃紅大門也隨之開啟,不過只開了一道大門。
大門兩側石階之上,每一階都站著一名衣冠整齊的儒家弟子。
而在臺階之下,大門真正的「入口處」,則站著小聖賢莊的掌門人——伏念,以及他的師弟,也就是齊魯三傑中的第二位,儒家二當家顏路。
這時,道路盡頭已經隱約可見馬車的身影,伏念眉頭微不可察的皺了一下,身形不動,只是嘴唇微微翕動,低聲向顏路問道:
「子房呢,這個時間了還不見人?」
顏路滯澀一下後,微笑著回答道,「師弟昨日方才遠遊歸來,許是有些累吧,應該馬上就到。」
時間點也巧,顏路話剛說完,才安置好天明少羽的張良就現身了,不動聲色的站到了伏念身側。
伏念眼眸稍稍一偏,瞥了他一眼,考慮到貴客已到的緣故,倒是沒說什麼。
不過他心底卻是隱隱輕嘆。
張良初入小聖賢莊時,伏唸對他甚是看重——天資聰穎,勤勉好學,為人謙善,頗有君子之風,知世故,懂人情,實在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多這樣一個師弟,伏念深感欣慰。
順便一說,因為張良算是走韓非那一重關係進的儒家,所以荀子拍板把他算作韓非的師弟,和伏念他們同輩論處。
當然,荀子並沒有收他為徒,按身份和伏念他們一樣,算師侄。
可惜好景不長,伏念高興了好幾年之後,終於高不興了。
張良開始不那麼安分,有著朝他的前輩(韓非)發展的趨勢。
不過相比肆無忌憚的韓非,張良做事要穩妥的多——無論幹正事,還是幹壞事,都讓人挑不出毛病。
這反而讓伏念更為頭疼,因為他鮮少能找到合適的理由教訓自己這個師弟。
就像今天這一回,哪怕伏念心裡清楚張良肯定是揹著他又不知道在搞什麼不為人知的小動作,卻也無從指責,最多時候提醒他以後記得準時。
根本不痛不癢。
軲轆轆……
馬車輪壓過石磚的聲音打斷了伏念心裡的盤算,重新將他的注意力拉回現實。
只見三架豪華機關馬車正在不知凡幾的兵將簇擁下,緩緩靠近小聖賢莊。
一旁的樹木叢中,隱約可見縫隙中露出四顆白多黑少的眼珠子,正觀察著小聖賢莊的門口。
佔據了大半座山的小聖賢莊,理論上儘可能的保留了山峰的原貌,山莊主體之外的地方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