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齊魯荊楚等地的地方官,章邯倒是敢說,可敢說沒什麼用,皇帝都拿他們沒辦法。
猶豫片刻後,章邯小心翼翼的開口回道,“可這刺駕大罪不比其他,誰又能,誰又敢胡來呢?”
“皇帝能,皇帝也敢!”古尋沉聲回答了章邯的質疑。
這個回答讓章邯瞳孔驟然放大!
天無二日,人無二王。
帝國的天上只有一顆太陽,自然也只有唯一的皇帝陛下。
古尋的話讓人乍一聽還以為若是羅網胡來,皇帝陛下會刻意包庇趙高。
但章邯很清楚,嬴政固然對趙高多有幾分容忍,卻不可能在真正的大事上對他講半點情面。
大澤山之事,若不是影密衛和羅網直接發生衝突,雙方各有死傷,導致章邯手裡的一切證據看起來都像是他攻訐羅網的藉口,趙高不死也要脫層皮。
事關刺駕大罪,趙高但凡牽扯進去分毫,皇帝絕對會直接要了他的腦袋,不會有半點留情。
這種情況下,皇帝還會保羅網的可能,在章邯看來只有一種,那就是羅網的行為得到了皇帝的首肯,或者乾脆就是皇帝讓趙高這麼做的。
這並不是不可能的事。
一場刺殺大案,是能用來大做文章的絕佳由頭。
即使是嬴政,很多時候做事也是需要理由,需要師出有名的。
但這種可能性的機率在章邯看來卻太低了。
青龍計劃是墨家主導的,農家或許會給予支援,了不起再摻和進去一些其他叛逆勢力,也就僅此而已了。
這些勢力,皇帝要動是根本不需要理由的,更不可能拿自己來拋磚引玉。
費這個勁,不如直接讓羅網動手來的利落。
而排除掉這個可能後,章邯還能想到的,就只有一種最不應該的答案了。
皇帝,只是個身份,嬴政是皇帝,更是始皇帝,但誰都不認為他會是唯一的皇帝……或許他自己認為是。
如果始皇帝一定不會縱容羅網亂來,再聯想一下青龍計劃的目標,那古尋話裡的意思很可能是說……新皇帝會縱容羅網。
這個新皇帝是誰章邯不好說,總之肯定不是長公子扶蘇。
但古尋要真是這個意思,那豈不是說趙高已經有……
對於尊崇皇權的章邯來說,這種想法,這種可能未免太過大逆不道,也太過驚世駭俗了。
他想到了,卻完全不敢吱聲。
看著額頭上冷汗都開始朝外冒得章邯,古尋冷哼了一聲,頗有些不滿的呵斥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