膚施城,長公子府。
不過這裡現在已經不叫長公子府了。
經過數月的翻新加固改造,原本的長公子府已經被改造成了嬴政的臨時行宮——當然,規格遠遠還達不到宮殿的程度,只是姑且稱之。
實際上,這座府邸現在沒有任何名字。
其實扶蘇沒必要特意把自己長公子府的匾額摘下去。
皇帝只是暫時借住,叫什麼並不妨礙他住——別是什麼大逆不道或不合時宜的名字就行。
之前嬴政住進桑海的將軍府,那將軍府也就沒把名字給去了。
府邸內,嬴政的臨時書房內。
他這個當爹的坐在上首,案上放著永遠處理不完的卷宗。
扶蘇這個當兒子的則負手立於下方,低垂著腦袋,等候自己父皇發話。
經過一段漫長的沉默後,嬴政手頭上的工作總算是告一段落,抬起頭瞥了扶蘇一眼:
“你這些年在北地幹得不錯,朕一路走來,百姓可謂安居樂業,欣欣向榮。”
嬴政面對扶蘇這個不類己的兒子時一貫寡言少語,誇獎之類的話語更是基本沒有。
能讓他一上來就如此直白的誇讚扶蘇,足以證明嬴政確實很滿意北地各郡的民生水平。
這一年多來,嬴政遍歷帝國東西南北,可以說除了巴蜀之地及嶺南一帶外,全都走了一遍。
而他所經之處,看起來都是一片欣欣向榮,穩中向好的大好局面,但實際上……懂得都懂。
嬴政並不清楚所謂的民不聊生到底是怎樣一副境況,因為他從來都不是普通老百姓,跟他們隔著十萬八千里。
所以他不在乎百姓過的好不好。
法家也從來不追求百姓安居樂業,反而講究一個弱民強國。
但二者都追求統治的絕對穩定。
民不聊生他們不在乎,但民不聊生帶來的統治不穩他們卻很在乎!
同時,穩定的民生帶來的稅賦收入等‘物質回報’帝國也很需要。
北地常年承受北方遊牧部落的侵擾,一向人煙稀少,城鎮荒涼,百姓過的朝不保夕。
這種鬼地方就別指望能夠建立起穩定的統治,百姓不跑路只是因為確實跑不掉——這年頭想換個地方生活不僅在法律上不允許,在物質條件上也往往不允許。
扶蘇的治理不僅為北地帶來了正常的民生環境,也大大降低了帝國維持北地安定的成本——像是去年冬天北方遊牧部落的侵擾烈度,正常來說帝國至少要增加一倍的投入才能穩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