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這段時間,照我的命令做好本職工作,皇帝的事不要再過問一句,除非他找你。”
“……末將明白。”章邯心中思緒萬千,嘴上卻只是如此簡單的回應。
不管這其中牽扯了多少皇帝和國師之間的博弈鬥爭,他都是沒資格介入的。
少說話才是唯一的正道。
這句話後,章邯如常離開。
古尋依舊慵懶的半躺在座位上,眼神卻看著窗外的天空。
他提醒章邯,並不是因為章邯猜測的所謂的和皇帝之間的博弈。
他和皇帝之間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博弈或者鬥爭。
儘管雙方的關係確實在漸行漸遠,可無論是古尋,還是皇帝,對對方的態度都是保持克制。
兩人都不願,也不想和對方撕破臉……無論是出於情感考量,還是利益考量。
他提醒章邯的真正目的,其實是為了章邯以後不難做。
在皇帝與古尋面前,章邯的態度一直有些……騎牆的意思。
倒不是他想左右逢源撈好處,而是實在為難,不好站隊。
皇帝是提拔章邯的人,對他有知遇之恩,且是天子,他自當忠於帝國,忠於君上。
而古尋是長公子扶蘇的老師,是長公子派系的頭面人物,長公子又是帝國唯一合適的儲君候選,章邯不能和未來的皇帝過不去。
他只能儘量騎牆,上不負君恩,下不負皇子。
可騎牆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左右逢源,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本事左右逢源。
而章邯這個人,恰好兩樣都不佔。
他背後沒有根深蒂固的家族勢力支援,自身也不是位高權重的重臣,只是一個位卑權重的近臣。
這樣一個人,對皇權的依賴很重,沒了皇帝的支援就啥也不是了。
這種人顯然沒有資格騎牆。
至於能力上……章邯很有能力,但並不是左右逢源的能力,也就沒啥好說的了。
當然,如果只是夾在古尋和皇帝之間,章邯還是能繼續堅持下去。
因為無論皇帝還是古尋,都不會在站隊這個問題上過分為難章邯這個能臣。
可……皇帝並非永恆的。
古尋和嬴政之間保持著默契的平衡,自然容得下章邯,可一旦平衡被打破,章邯就必須選邊了。
按照古尋的計劃,按照歷史的發展,嬴政撐不了多久了。
他一旦倒下,帝國內部脆弱的平衡就會立刻被打破,天下也將重新進入洗牌的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