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師有什麼想法?”
古尋微微頷首,回應道,“如今百戰穿甲兵損失慘重,沒個大幾年光景只怕恢復不過來,實在不宜執行作戰任務,陛下安排他們盯著農家倒也算正合適。”
正常來說,百戰穿甲兵這種精銳中的精銳,都是用於執行最艱鉅的攻堅任務。
若是南北戰事有所不順,嬴政很有可能就會直接派百戰穿甲兵頂上去——當然,這是在百戰穿甲兵受創之前。
但現在這支部隊編制不齊,不宜再執行高難度戰事,用來盯著農家這種菜雞,邊盯梢邊修養確實是最合適的安排。
不過古尋覺得還是有點浪費——而且對農家威脅太大。
只要別再出現王離那種失了智的情況,殘廢的百戰穿甲兵還是能打穿農家的散兵遊勇。
所以還是給調走吧。
古尋說出了自己的建議,“不過我覺得,不如讓百戰穿甲兵南下閩中,和平陽重甲軍匯合。”
“哦?”嬴政眼眸一閃,反問道,“嶺南戰事如今的狀況,國師應該很清楚,將傷了元氣的百戰穿甲兵調去,又有何益?”
古尋解釋道,“嶺南如今確實戰事膠著,當地人反抗激烈,屠睢將軍本人都屢次遇險。”
“但是,嶺南於陛下而言已是囊中之物,無非早幾年晚幾年的區別,待到靈渠挖成,嶺南的反抗再不足為慮。”
“但嶺南本身,還需要陛下注意啊!”
最後幾個字,古尋特意加重了語氣。
嬴政聞言眉頭微皺,顯然已經領會了古尋話裡的意思。
就如古尋所說,只要靈渠一建成,帝國的軍需輜重可以快速運往嶺南區域,無論當地人反抗的有多激烈都再無意義。
胳膊終究是擰不過大腿的。
但當地人的反抗可以消滅,可嶺南本身的特殊地勢就不是人力所能改變的了……至少短時間內不可以。
古尋意味深長的繼續說道,“嶺南地區距離關中朝廷幾有萬里之遙,且出入要道就那麼幾條,不可不防啊。”
雖然嬴政對百越之地的態度和中原其他地區一樣,堅決推行郡縣制,但他只是厭惡分地封君,不是腦子有問題。
嶺南地區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完全納入中央朝廷的管理,必須實行一定程度的自治。
而擁有這個自治權的人,無論是從嶺南地區本地土著中選,還是中央朝廷親自指派人去,都不安全。
之前就說了,即使是嬴政,也不會真的相信臣子的忠心。
真正得他信任的全天下可能都湊不出來一個,古尋算是半個——這是因為古尋不止一次救過他的命。
可他總不能把古尋派去管理嶺南地區。
而其他人嬴政是真的信不過,不過也不怪他信不過,嶺南那塊地實在太容易擁兵自立了。
只要控制住為數不多的幾條出入要道,就能徹底脫離中央朝廷的管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