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直接談成的部份就談好,談不成的後面再慢慢商議。
盜蹠就是提出第一個問題的人。
田橫直接點了點頭,“沒錯,我們不打算等泰山封禪,直接把握嶧山這個機會。”
從理論上講,泰山封禪那個機會其實更合適。
因為泰山比嶧山大得多,封禪儀式也比嶧山祭禮要複雜的多,步驟環節都要多得多。
而更大的空間,更多的步驟,就意味著更多的空子,更多的漏洞,更多的機會。
無論是刺殺時的機會,還是脫身時的機會。
而嬴政能調動的防守力量其實差別不大,主力始終是韓信率領的幾千百戰穿甲兵。
這些反秦勢力之所以早早就來嶧山蹲守,也不是為了在嶧山動手,而是提前觀察。
不管有沒有用,先觀察著,反正風險不大。
隨著田橫給出肯定的答覆,立刻就有人跟上繼續問道:
“嶧山動手的風險明顯更大,你們為什麼這麼選?”
“因為古尋。”田橫撇著嘴給出了回答,似乎不是很情願的樣子,“那位帝國國師是一個不可控的巨大風險。”
“我們得到了確切訊息,泰山封禪他會參加,但是嶧山祭禮應該沒有他的參與。”
這個回答一出,立刻引起了眾人的熱議,細碎的竊竊私語不絕於耳。
田橫話裡對古尋的評價,基本上是所有人的共識。
這是一個誰都不願意面對的大麻煩。
在田橫沒有說出古尋會參加泰山封禪這個情報之前,絕大多數反秦勢力對此的判斷都是他不會參加。
一方面,古尋一向深入間出,並不熱衷於參加拋頭露面的活動。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扶蘇的貶謫,長公子派系失勢,很多人隨之重新審視古尋和嬴政的關係。
作為帝國國師的古尋得寵與否,對他們這些江湖人來說區別不大,因為該打不過還是打不過,該惹不起還是惹不起。
但對他們的刺殺行動來說,這區別就大得多了。
有人忍不住質疑道,“訊息屬實嗎?”
“絕對可靠。”田橫不假思索地回道,“我們確認了,古尋現在已經從桑海消失。”
眾人的議論聲登時更大了。
最為淡定的反而是盜蹠,畢竟墨家基本早就認定了這件事。
不過這群反秦勢力的人現在最關心的反而不是古尋會參加泰山封禪,而是他會不會參加嶧山祭禮。
“你確認嶧山祭禮不會有他的參與?”另一個人在人群中問道,語氣有些焦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