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點了點頭,意味深長的說道,“只有北邊。”
“不止是他會選北邊,其他人恐怕也要讓他選北邊。”
“你的意思是?”古尋眉頭一挑,已然領會了他的意思。
張良端起茶杯,低眉輕笑著說道,“蒙恬將軍獨自在北疆統率二十餘萬精銳邊軍,古兄覺得有多少人會不安心?”
古尋的眼眸也沉了下來,摩挲著自己身前的杯子,沒有說話。
理論上來說,蒙恬擁有的只是戰時兵權,而且只是針對北疆戰事,不存在他振臂一呼,幾十萬大軍就隨他反了特孃的。
畢竟,這些士兵的妻兒老小大都在後方,自己造反了家人怎麼辦呢?
說到底,只有主將親自手把手帶出來的兵才有跟著造反的可能。
而帝國佔據絕大多數的常規部隊,都並非是單獨由某個人練出來的。
這也是為什麼扶蘇被外放北地後,絕大多數人都不認為他還有可能繼承大位了。
公子重耳流放在外最終能成晉文公,是因為當時天底下遠不止晉國一個國家。
現在可就只有一個帝國!
當然,這一切只是理論上。
不管怎麼說,手握重兵的大將和落魄失寵的皇子湊到一起,都是個很難讓人完全放心的組合。
更何況前幾年北地好幾個郡都是扶蘇和蒙恬在治理,影響力多少是有一些的。
趙高肯定不會放心,嬴政……或許也不會放心。
這種情況下,把王離也安排進北地邊軍裡,就能基本杜絕這方面的風險了。
沉默了一會後,古尋重新露出笑容,“所以你是擔心流沙的佈局被王離影響到?”
“必要的提醒。”張良溫潤一笑,點了點頭。
“嗯……”古尋一頷首,“我心裡有數了,也不是大問題。”
張良聳了聳肩,沒有繼續就這個話題發言。
提醒,點到為止即可。
古尋這時候反過來提醒他道,“接下來帝國的焦點就是泰山了,儒家可是眾矢之的。”
“嘖……”張良一聽這個話題,不由搖頭苦笑了一聲。
泰山封禪之事確實是個莫大的誘惑,這才一日過去,整個齊魯大地的儒生幾乎都開始騷動了。
這不僅是封禪之事本身的影響力,還說明了有朝廷在背後蓄意推動,否則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傳的這麼快。
這年頭又沒有網際網路!
而朝廷的下場,也代表小聖賢莊即使無意入局,也不得不摻和這淌渾水了。
“古兄有什麼妙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