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離仍不願意就此退讓——不是他爭一時意氣,而是要弄明白章邯為何要阻止他。
“對於長公子殿下,和國師大人,本將軍自然尊敬有加,但……我也有我的職責啊,老弟。”
“食君之祿,我要……”
王離打算直接用嬴政的名義把章邯的話全堵回去。
然而章邯卻先一步堵住了他:
“這也是皇帝陛下的意思。”
“……”王離的表情僵住,旋即變得陰沉,“這是皇帝陛下吩咐的?”
章邯搖了搖頭,“我最近並未回咸陽述職,這一點是國師告訴我的。”
“我之前就提醒過上將軍,影密衛並不聽從帝國任何官員的調遣,國師大人也不例外。”
“他只是轉呈皇帝陛下的意思。”
章邯這些話,不算是假的,但也不能說是真的。
古尋沒有向他特意囑咐有關昌平君的事,轉呈皇帝的意思自然也是空話。
但是,王離不可能去找古尋求證。
他最多就是上報咸陽,直接詢問皇帝。
然後就會不了了之。
不管皇帝陛下什麼態度,他都不會為這種無聊的小事特意去找古尋,哪怕找了,後者隨意敷衍一下就能糊弄過去。
章邯很確定這一點。
一是因為,這些事對皇帝陛下,對古尋來說,都太小了,根本無關緊要。
二是因為,皇帝陛下本身對昌平君一案的態度,就是章邯所說的那樣。
當年此案了結是因為扶蘇的極力斡旋不假,但真正能做出決定的,只有皇帝一人。
所謂的了結,不是長公子扶蘇的態度,而是皇帝陛下的態度。
王離不像章邯那麼清楚內情,但他至少知道,章邯既然這麼說了,那他就得這麼信。
至於求證……根本沒意義。
王離可以頂著已經失勢的長公子扶蘇和國師古尋的壓力繼續追究下去,卻萬萬不能和皇帝陛下的意志對抗……哪怕是不能完全確定的皇帝意志。
現在,他必須退讓了。
有關昌平君的內容,他不會再提半個字,季布偷的那個盒子也就只當不存在了。
不過叛逆分子的問題,還不能放過。
“章邯老弟說的是,是我太敏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