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咱們再過來,坐在他之前志得意滿的地方,再眼看他樓塌了。”
“古兄的……愛好還是這麼特別。”張良臉上照常掛著乖寶寶似的微笑,十分克制的點評了一句,不過看他神情,顯然也是喜歡這種操作的。
“中車府立這次離開似乎有些匆忙?”
“嗯……”古尋點了點頭,端著酒杯回道,
“應該是察覺到了東郡羅網布局出現偏差,所以急著過去親自坐鎮,把控方向吧。”
“古兄不著急?”張良追問道。
“有什麼好著急的?”古尋聳聳肩,渾不在意的回道,
“他已經來不及了。”
“農家的內部矛盾在羅網挑撥下爆發的太快了,俠魁之爭的也會很快落幕,他現在過去也來不及再做調整了。”等到俠魁之爭基本落幕,王離率百戰穿甲兵趕至大澤山,羅網能做的事情就很有限了。
當然,那時候他們其實也不需要再做什麼,目的基本都達成了。農家這一局趙高是志在必得的——因為無論如何,羅網都會是贏家。
古尋也很清楚這一點。農家和帝國之間勢必會爆發衝突,只要起了衝突,羅網就已經賺了,區別只在於中贏還是大贏罷了。
古尋,或者說流沙想要的不是破壞羅網的計劃,而是達成自己的目的,二者之間並無絕對的衝突。
只不過流沙的目的想要達成的話,羅網最多就只能小贏一把了——而且還是贏不了太久的那種。
“看來古兄已經勝券在握了。”張良聞言笑著調侃道。古尋一翻白眼,沒好氣的問道,
“我以為你不會對農家那邊的瑣碎特別感興趣呢?”張良一撇嘴,反問道,
“為什麼不呢?”
“沒什麼意思啊……對你來說。”古尋一聳肩回道。這話當然不是說張良能夠遠隔千里把東郡的局勢一眼看盡,謀聖也沒那麼神。
只是對於農家之局,張良已經看了個七七八八,又無法插手其中,再多關注也沒意義。
張良摩挲著酒杯,輕笑著回道,
“農家畢竟事關青龍計劃,多關注一些也是應該的。”
“說來……青龍計劃到底需要農家幹什麼?”古尋面露好奇的問道。張良猶豫著搖了搖頭,
“古兄你又不是不知道,我還不清楚青龍計劃的內容。”
“不過,從農家的情況判斷的話,我能想到的只有人了。”除了人多,張良也實在想不到農家有什麼其他價值了。
當然,農家不至於這麼不堪,他們在許多事情上都有著獨到的造詣,比如農桑,比如工藝,又或是音律等等方面。
但這些和墨家的青龍計劃都不太像能扯得上關係的樣子。青龍計劃能用得上的地方,張良覺得也就只有農家的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