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帝都咸陽,渭水河畔。
在已經搭建好的祭臺之下,包括也已趕回咸陽的相國李斯以及諸公子在內的文武百官按照官階整齊的列隊而站,其間夾雜著數座焚燒著香料的四方大鼎。
祭臺之上,最前方是一座桌案,擺放著香爐祭品,以及代表著諸多祥瑞的格式玉珏,桌案兩側擺放著編鐘大鼎,鼎內同樣焚有祭香。
一般來說,春夏秋冬四季都有各自的祭典,其中相對重要的就是春秋二祭。
春祭,也就是春日大典,或稱春祭大典,是向上蒼祖先祈求接下來一年風調雨順,四時安定,國泰民安。
秋祭自然就是為了祈求五穀豐登,糧食豐收。
今年的春祭大典,與往常有少許的差別——今年負責在嬴政之前念祭天禱文的是長公子扶蘇,而往年都是由九卿中的奉常來唸。
從理論上來說,如此安排代表著嬴政對長公子扶蘇的青睞親近,也代表著扶蘇距離儲君之位更近了一步。
國之大事,唯戎與祀!
祭祀之事與兵權無二,輕易不能假於他人之手。
但實際上嬴政是抱著什麼打算,就只有他清楚了。
時辰已到,扶蘇規規矩矩的手捧祭文,站於祭臺之前,開始高聲誦讀祭文內容:
“皇皇昊天,立我烝民,貽我來牟,帝命率育;惜時惜陰,播厥百穀,亦服爾耕,十千維耦;方苞方體,維葉泥泥……”
在扶蘇的身後,是穿戴著毓冠冕服的嬴政,他的目光緊緊的盯著自己的長子,看不出任何情緒。
祭壇之下,相國李斯和十八世子胡亥各站一列的最前排,同樣緊盯著臺上的扶蘇,也看不出在想什麼。
在眾人各異的心思以及禮官奏響的編鐘旋律中,扶蘇緩緩唸完了這篇祭文:
“……載燔載烈,以興嗣歲!”
扶蘇唸完祭文之後,重新收好卷軸,亦步亦趨的轉身走到一旁的四方大鼎旁,將祭文卷軸丟進去焚燒。
一旁敲擊編鐘的禮官隨之停下了動作,而河畔上守著的侍者立刻舀起一桶一桶的河水。
按照祭禮,所有參與祭典的人都要共飲這春時河水。
扶蘇丟下祭文卷軸後,便負手站到祭臺之下,嬴政則一步一步走向擺放祭品的案臺,祭壇之下的侍者們有條不紊的為文武百官分發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