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不知道荀子內心的想法,他在剎那的錯愕過後,立刻露出了會心的笑容:
“這可……真是太巧了。”
一旁的李斯一愣,“公子這話是……”
扶蘇沒有特意去回答李斯,反正等他話說完李斯自然就明白:
“荀夫子,上次在城外,蒙你俠義相救,也未及答謝,扶蘇一直記掛在心呢!”
扶蘇這話一說出口,李斯的眼皮頓時抖了一下。
上次遇襲恰好救了扶蘇的,竟然就是荀子!?
還有這種巧合……為什麼一向深居簡出的荀子會出城啊?
李斯有些恍惚,一是不太理解如此巧合是怎麼產生的,二是覺得自己有些莫明的倒黴——這對他而言可不是個好訊息。
荀子的眼神中也暗中閃過了一絲疑惑,他沒想到扶蘇竟然主動隱去了子明的存在。
為什麼呢?
扶蘇主動隱瞞子明,恰恰說明了他很清楚子明的身份特殊,所以不想在大庭廣眾之下暴露子明的存在。
但墨家已經被打成了叛逆分子,扶蘇為什麼要偏袒和墨家關係匪淺的子明呢?
還是說,他不是偏袒子明,而是在偏袒儒家?
畢竟他是儒家目前最具聲望的大儒,如果他和叛逆分子有了牽扯,對小聖賢莊的威望無疑會產生巨大的破壞。
當然,實際上扶蘇就是單純的在偏袒保護天明而已。
嗯……嚴格來說也不算偏袒,扶蘇只是稍微省略了一些內容——他說是荀子救的他,又沒說只有荀子。
當時在場是還有一個人,但現在他又沒見著那個人,略過不提不行嗎?
而對於荀子的困惑,扶蘇肯定是不會解釋的。
現在這個場合也不是琢磨事兒的好時候,荀子也只能暫且按下不想,然後……趕緊打補丁:
“公子不必掛懷,況且老夫又不懂武功,那日真正出力的是跟在老夫身旁的小聖賢莊弟子,實在不敢居功。”
這就是荀子要打的補丁,他也不想洩露天明的存在,但是當時必須還有第三個人在場。
因為對於在場的絕大多數人來說,他荀子都是純粹的儒家文派弟子,完全不懂武功。
不懂武功,你怎麼救人?
好在這個補丁也好打,一個李代桃僵就能解決問題,還能繼續隱瞞天明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