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古尋這一大段話,小聖賢莊的那些人全都陷入了各自的思索之中,一臉的凝重。
只有荀子,張良,以及顏路三人看上去依舊雲澹風輕。
尤其是荀子,彷彿古尋話裡那個遭到帝國皇帝厭棄的門派不是儒家一般,還輕鬆愜意的抿了口茶,然後平靜的回應道:
“照國師所說,長公子殿下的訪問,終究還是一份善意。”
“對此,儒家會做出該有的表示的,絕不會失了禮數。”
到時候場面絕對給你搞到位,對得起公子殿下賞的臉就是!
“呵!”古尋哂笑一聲,搖了搖頭,“禮數不重要……荀夫子應該很清楚,對儒家來說需要做的到底是什麼。”
荀夫子撫須而笑,緩緩回應道:
“儒家該做的事,儒家弟子一直都在做,老夫覺得……沒什麼需要改變的。”
古尋的快子停頓了一下,玩味一笑,看向荀子,“荀夫子,這天下都變了,儒家不變一變,合適嗎?”
“有何不可呢?”荀子反問一句道,“老夫看這法家也還是以前那個德行,儒家怎麼就不行呢?”
“這……”古尋失笑一聲,回答道,“法家是沒怎麼變,所以荀夫子你才看法家那麼不順眼吶!”
“您既然看不慣法家,又何必堅持讓儒家和法家一樣一成不變呢?”
從荀子的話裡不難聽出他對法家有多不滿,但事實上,作為儒家的另類,他之前看法家也沒那麼不順眼。
好歹他也一手教出了足足兩位當代最知名的法家大能。
當然,也不是說他有多認可法家。
荀子嘛,堪稱諸子百家裡面的八八炮,除了至聖先師孔子以外,沒有他不噴的,法家也不會例外。
不過以前他最多是在學說理念上和法家有所不和,現在他是整個看法家就不順眼。
簡而言之,以前對事不對人,現在對人……也對事。
對於古尋的建議,荀子依舊堅持己見,搖搖頭回道,“儒家,和法家不同,從一開始就不同。”
“不做變化的法家,對百姓來說絕非善事。”
“但儒家,或許不變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