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之後,王賁召回了挖掘修改河道計程車兵,徹底整軍完畢,只待攻入大梁城。
秦軍大營的動靜也驚動了大梁城內的守軍,他們判斷秦軍要強行攻城。
這在城內,尤其是在魏王假為首的貴族階級中掀起了很大的恐慌。
不過魏國朝堂上雖然沒什麼出彩的人物,倒也不至於全員鐵廢物, 部分大臣由此提出了援軍很可能即將抵達的猜測。
畢竟王賁之前擺明了要拿鴻溝之水做文章,突然卻又改換計劃,打算不顧傷亡的強攻,一定得有個原因吧。
魏國援兵將至,秦軍時間不足就是最合理的解釋。
這個猜測的真假,魏國君臣也顧不上管了,反正先按著這個說法宣揚,既是安穩軍心民心, 更是他們自己的自我安慰。
對於魏軍莫明高漲起來的作戰士氣, 王賁有些迷惑,不過也懶得去深究。
魏國主力大軍現在還在黃河北邊漂著呢,任魏國君臣頭頂上琢磨出花來,也改變不了局勢,只要古尋真的能破開城門,魏軍士氣就算漲破天際也沒卵用。
………………
開戰之日。
王賁指揮大軍,分四路齊攻大梁城四面城門。
不過其中三路只安排了少量士兵佯攻,為的是儘可能的牽絆分散魏軍兵力,主力則集中於一路。
這是為了方便古尋的破門行動。
雖然古尋跟王賁說了不需要在意他,只管指揮自己的大軍即可,但王賁當然不可能完全不管古尋的死活,還是儘可能的試著為他創造更安全的環境。
儘管效果未必有多明顯。
三軍帥旗之下,王賁扶車而立,古尋就站在他旁邊。
章邯和曉夢都沒來湊這個熱鬧。
章邯本來是想見識見識這位王賁將軍的指揮排程水平如何的。
可惜曉夢卻極不喜歡戰爭的場面,選擇躲在軍營裡不出來, 章邯也只好留在大營看孩子。
經過簡單的試探之後,王賁就毫不猶豫的指揮士兵全力壓了上去。
魏軍發覺秦軍不是做樣子而是來真的後, 也立刻全力頂住。
攻守雙方很快就進入了白熱化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