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對於韓王安來說,這就夠了,他要的也就是能夠安穩的混過自己餘下的日子。
至於他死之後的韓國該如何……管他呢!
韓國內部,相國張開地,司馬申犰,左司馬衛莊,司徒張良,乃至四公子韓宇全都極力勸阻韓王安放棄這一決定,唯有大將軍姬無夜對此沒有表態,當然,他暗地裡和羅網沒少聯絡。
儘管滿朝百官反對,但是畏懼秦國如虎如狼的韓王安,為了自己的安穩,還是毅然決然的選擇交割南陽地,以臣事秦,換取所謂的兩國和平。
秦國方面對此自無不可,本來他們也還沒打算正式對韓國動兵。
先前連戰趙國失利,秦國的糧草輜重消耗頗多,兵力也折損不少,並不是繼續對外動兵的好時機。
韓國這種自己對自己動刀,割下來肉餵給秦國,順便把自己徹底幹廢的行為……怎麼說呢,以韓王安的性子做出這種抉擇,嬴政可以理解,但又不能理解。
理智的判斷告訴嬴政這雖然離譜,卻並非不可能,但感性的認知卻讓他懷疑——人真的可以蠢到這種地步嗎?
不管能不能,反正現實是肉確實送到嘴裡了,嬴政該做的也就是一口吞下。
谷顒
但是身處秦國的韓非卻並不能接受這個結果。
他自然能夠看出,南陽一旦割讓,韓國就等同亡國的事實。
為了改變這個結果,他開始嘗試做出自己的努力,毫無意義的努力。
其實沒什麼可做的,無非就是找韓國使臣團,試圖勸阻他們違背王命。
但是韓王安這個人,總是在不該聰明的地方顯露一些小聰明。
他知道幾乎所有人都不認同他的命令,所以這次的使臣團,他安排的全都是絕對忠於他的王宮內侍。
韓非甚至連使臣的面都沒見到,直接吃了個閉門羹,無功而返。
但是他仍舊不願放棄,勸說韓國一方不成,那就從秦國這邊下手。
如今的他身為秦臣,卻試圖阻止秦國擴大版圖,這是何等的罪過,韓非心知肚明。
不過飛蛾撲火這種自取滅亡的事,從來都不為明知的結果所改變。
而他所做的,以及打算做的一切,都被墨鴉等人看的清清楚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