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晶片難道就沒有什麼辦法繞過光刻機嗎?”李默疑惑的問道,他用墨星電池繞過來國外花了上百年時間,構建的燃油發動機的技術壁壘。也許在晶片行業中,也存在著同樣的捷徑。
任總苦笑著搖了搖頭,“電子計算機技術已經極其成熟,要想推翻重建,談何容易。”
說到這裡,他停頓了一下,皺著眉頭說:“辦法倒是有一個,那就是發展量子計算機。但現在量子領域的發展非常遲緩,還處於理論階段。”
量子計算機將會是電子計算機的替代品,這個觀點李默並不覺得意外。
現代電子計算機在處理資訊上都是採用2進位制,也就是1、0,計算機的最小單位是位元,因為計算機是二進位制,所以這一位元要麼就是1,要麼就是0,不存在其他的選項。
而在量子計算機中,任何微觀粒子、量子在沒有被觀測之前都處於多種狀態的疊加,也就是說微觀粒子、量子在沒有被觀測之前都是無法確定的。那麼在計算機的資訊處理中,位元作為量子的存在,在沒有被觀測之前也是不能被確定的,也就是說位元沒有被觀測之前可能是1、可能是0、也可能是既是1、又是0。
假設N個物理位元的儲存器,若它是電子計算機儲存器,則它只能儲存2^N個可能資料當中的任一個,若它是量子計算機儲存器,則它可以同時儲存2^N個數,而且隨著N的增加,其儲存資訊的能力將指數上升。
總而言之,量子計算機的計算能力比電子計算機強大太多。
但這麼優秀的計算機為什麼遲遲沒有大規模的商用呢,主要的原因就在於人類並沒有尋找到合適的“粒子”作為量子晶片的“計算核心”。
國內外的大型科研實驗室在很多年前就開始嘗試製造量子計算機,可是到目前為止,只有少數幾家拿出了“半成品”,比如在2019年的CES上,IBM公司宣佈推出了全球首款的量子計算機,IBMQSystemOne,但現實卻是這臺“量子計算機”的體積有一頭大象那麼大,計算能力還不如一臺上網本。
有媒體毫不留情地指出:像QSystemOne這樣的量子計算系統仍然是實驗性的。在涉及到現實生活的計算時,你的膝上型電腦可能更強大。
所以任總會對量子計算機的研究這麼沒有信心。
“不說這些了,你們實驗室有什麼新的目標沒有?”他看到李默陷入了沉思,主動問道。
李默微微一笑:“本來沒有的,現在已經有了。”
就在剛才,李默靈光一閃,想到了一個解決“量子計算核心”的辦法。
“是什麼?”任總急切的問道。
“保密!”李默回答道,他的想法還只一個想法,具體還要經過理論的驗證。
被他拒絕的任總並沒有表現出任何的生氣,因為他知道眼前這位年輕人的腦袋裡充滿了太多的奇思妙想。如果當時堅持入股墨子科技實驗室該有多好.....任總覺得這是這些年他在商業場上最大的失誤。
“任總,我還有事情要做,就不多停留了。”
有了新的目標的李默,一刻也沒有停留,直奔實驗室。他要透過數學計算驗證心中的想法。
“老闆,您回來了。”張小莉正在整理辦公室,見他回來,主動招呼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