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不知道柳萍萍他們要上京,而且是打算要長期留在京裡,所以是搬了所有家當的。
這些還只是隨身要用的東西,更多的是跟著車隊走的。
但就是這些,也不妨礙她想象了。
前頭馬車裡,柳萍萍跟孩子們說,“剛才的那個人是你們的外祖母,等下車了之後見著人要知道喊人。”
一碼歸一碼,孩子們該喊什麼就得喊什麼?
至於到時候是個什麼情況,還得看柳家的人是什麼態度。
他們會對她和孩子好?柳萍萍就算是做夢都做不出這樣的夢來。
女兒真真已經六歲了,打小就貼心懂事,能夠分辨很多事。
兒子思初也三歲了,雖然還有些傻乎乎,但誰對他好誰對他不好,他也分辨得出來。
在家裡,婆婆對兩個孩子偏心,她知道卻會跟婆婆去討論什麼,只會跟自己的孩子講道理。
柳萍萍的道理就是,以真心換真心。
說得直白些,跟做生意也差不好。
後來想想,她當初要分家真的是最對的選擇。
不跟那心眼子多的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更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
兩個孩子乖乖的應聲,“我們知道,我們會乖的。”
看看,多可愛懂事。
懂事歸懂事,但姐弟倆還是會忍不住失望。
本來是馬上就能見到乾孃和小魚哥哥,還有團團弟弟。
結果,又要多等幾天才能見到。
人與人是不同的,同樣是從來沒有見過面的人,他們對乾孃一家和對外祖一家的感情截然不同。
在家的時候,第一次見到乾爹,兩個孩子雖然也被幹爹的模樣嚇到,但經過接觸他們就一點也不怕乾爹了。
而且,一接觸根本就沒有陌生的感覺,很快就親熱起來。
在路上的時候他們倆都被幹爹抱著騎過馬的,也一點都不怕。
他們還沒有見到外祖母,只是聽聲音,就下意識的不想親近。
對即將去的地方,他們也生不出期待來。
不過,母親說那是她出生長大的地方,他們還是想去看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