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太太看來,要不是因為生了這個兒子,丈夫也不會懷疑她,她在家中日子也能好過些。
至少,在婆婆磋磨她的時候,丈夫不是一聲不吭。
慢慢的,她對這個兒子也怨恨起來。
上面長輩如何,下面的小輩便會有像學樣。
宋老二在家中的時候,可以說是沒有一天好日子。
要不是有族裡的長輩盯著,宋老二長不長大都是兩說。
等到二兒子到了成親的年紀,二老隨便找了個人家的姑娘給他娶了,就把他分了出去。
說是分,也就是給了袋糧食,一間茅草屋。
其實,連分家的文書都沒有寫。
要不是後來宋老二自己爭氣,憑一身的力氣能幹活能打獵,恐怕連妻兒都養不活。
可偏偏就是這個被一家人都厭惡的宋老二,分家之後日子比老屋的人都過得好。
他日子好過了自然有人眼紅,總有法子來找他掏銀子,被逼得沒辦法,宋老二就拿了所有積蓄到鎮上買了個屋子。
兩間的屋子,地段不好,還是多年的舊房子。
但就是這樣,宋老二寧願。
離得遠了,那些人來找事兒的時候確實比從前少。
後來招兵,一家出一個男丁,宋家老爺子報了二兒子的名字。
當初說是分家,卻沒有立分家文書,自然還是一家人。
且名字已經報上去,不去也不行。
宋老二這一去,便沒能回得來,他媳婦兒受不住也跑了。
剩下宋彪宋婷姐弟倆,相依為命。
就這,老屋的人還想要分老二留下的房子,要不是族裡長輩做主,兩個孩子連棲身的地方都沒有。
打那個時候起,在宋彪宋婷姐弟倆心裡,便再沒有親人。
這位是為什麼,宋彪願意對族裡幫襯的原因之一。
後來宋彪發跡,老大老三家的想來認親,宋彪發了狠把他們鎮住,這些年才不敢來噁心人。
上次要不是宋現撞到他面前來,他根本不屑搭理。
給族裡長輩拜了年,說好十六那天都去鎮上醉香樓吃酒,宋彪這才駕車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