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北美很多地方進入冬季,雪花飄落,美國北方的鄰居加拿大大部分地區開始被白雪覆蓋,這個擁有世界第二大面積陸地的國家,絕大部分國土都是無法居住的森林和荒原。
真正適合居住的只有那一條線和幾個點,其中和華盛頓州交界溫哥華地區,有低緯度的暖流經過,北部的群山阻擋寒流,溫潤了這裡的氣候,讓這裡成為加拿大第三大城市。
這裡的天氣和波特蘭一樣,到了11月份開始有大量的雨雪天氣,一個月時間裡有超過20天在連綿的陰雨和冰雪中度過。
這樣的天氣,能夠在暖和的室內場館和家人一起觀看一場職業球賽對於城市的居民來說實在是一項很不錯的活動。
在加拿大,這樣的體育運動首選冰球,溫哥華加人隊是所有溫哥華市民的支援物件。
到了1995年,溫哥華市民有了新的支援物件,一支職業籃球隊。
一直處於擴張狀態的NBA將他們的觸角延伸到了北方鄰居那裡。
19951996賽季,兩支加拿大球隊進入了NBA大家庭,分別是多倫多猛龍與溫哥華灰熊。
其實NBA最早就有加拿大球隊,在聯盟初創的第一年,多倫多哈士奇就是其中一員。
並且哈士奇隊和紐約尼克斯完成了NBA聯盟歷史上的第一場比賽,哈士奇輸給了尼克斯。
這是一場普通的比賽,有7000多名觀眾到現場觀戰,賽季結束後哈士奇隊經營不善,只打了一個賽季就解散了。
當時沒有人會想到,慘淡經營的NBA能一年接著一年堅持下來,最終發展成現在的商業娛樂帝國,並將職業籃球重新帶回加拿大。
新球隊進入聯盟必然要經歷一段低迷適應期,這個時間可能會很長,畢竟不是每個球隊都能擁有帕特萊利。
而且為了不再出現熱火、黃蜂等球隊加入聯盟後,迅速稀釋聯盟天賦,讓強隊蒙受損失,這次擴張NBA對灰熊和猛龍做了更多限制。
在三個賽季的時間裡,無論他們的戰績如何,在選秀大會中都將受到限制,1995年他們不能獲得前五順位,1996和1997年他們無法獲得狀元籤,即便抽到也自動往後排。
這意味著95、96、97年進入聯盟,最頂尖,可以無腦選的天才無法來到新球隊。
他們還無法使用全部工資帽,意味著他們不能大力搶奪自由球員,德雷克斯勒那樣的事不會再發生。
1996年溫哥華灰熊原本可以最大機率拿到狀元籤,如果真的如此,他們會拿下阿倫艾佛森,給這支球隊帶來巨大的人氣。
在NBA,很多時候一個超級新星真的能改變一支球隊的命運。
尤其是在擴張的90年代,個人英雄主義在這個地方會被詮釋到極致。
很可惜,溫哥華灰熊的這種運氣被剝奪,他們只拿到第三順位選秀,拿下了阿卜杜拉希姆。
第二順位的多倫多猛龍則拿下了馬庫斯坎比。
當得不到那個最像狀元的球員時,在第二、第三順位,很多球隊會選擇一個內線。
因為選擇一個大個子總是不會錯,雖然歷史會不斷證明,大個子出錯的機率一點都不比小個子小。
1996賽季的灰熊必然是慘淡的,15勝67負的戰績,又為很多球隊的勝利添磚加瓦。
19961997賽季,雖然有了拉希姆,但看起來依舊沒有什麼太大的起色,球隊的季票銷售情況依舊不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