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茵斯多夫接到傑裡克勞斯的電話,回道:“傑裡,你是不是喝酒了?還是嗑藥了?你先去洗把臉,把腦子理理清楚再給我打電話!”
說完,萊茵斯多夫掛掉了行動電話,他正在高爾夫球場和美國運通的高管們打球,商量地產招標和開發的工作。
1982年他將自己的地產公司賣給了美國運通,獲得大筆現金後收購了芝加哥白襪隊,接著在1986年收購了芝加哥公牛。
他保留了地產公司總裁的職位,繼續領工資,從事地產行業的工作,只是不再是大老闆,白襪和公牛才是他的產業。
白襪和公牛這幾年在他的經營下蒸蒸日上,白襪在1983年獲得了美國聯盟常規賽分割槽冠軍,芝加哥公牛連續兩年殺入東部決賽。
萊茵斯多夫有預感,自己的球隊距離最高舞臺只剩一步之遙,芝加哥公牛歷史性的闖入NBA總決賽,可能就在19901991賽季。
但是,能不能拿到總冠軍?萊茵斯多夫沒有把握。
波特蘭開拓者巨大的陰影籠罩在整個聯盟,阿甘的魔爪再度降臨。
從1986年開始,五個賽季裡他拿了四個總冠軍,上個賽季波特蘭是具有統治性的。
不過休賽期,傑裡克勞斯認為,開拓者雖然很強,但他們在後場有致命的缺陷。
開拓者沒有一個後場球員能哪怕稍微控制一下邁克爾喬丹。
即便是阿甘,在面對喬丹時優勢也越來越小,而且外線對內線有球權上的天然優勢,對新賽季他有信心。
萊茵斯多夫姑且相信克勞斯的判斷,但還是要求管理層在夏天務必補強,為新賽季做好準備。
尤其是對球隊內線的補強,比爾卡特萊特在面對聯盟其他內線時尚且能起到不錯的效果,可是面對阿甘他簡直毫無還手之力。
更不用說現在開拓者還有一個立陶宛巨人薩博尼斯,開拓者內線優勢巨大。
休賽期開始後,公牛已經損失了一名球員,艾德尼利。
尼利不是什麼天賦異稟的悍將,身高只有6尺7打白人前鋒,常規賽每場也就2分3籃板的資料,是個聯盟較為邊緣的球員。
這樣一個球員卻在聯盟打了7年,他天賦相當平庸,以至於聯盟的人看到他都會想“如果尼利能打七年,那我應該能打到40歲。”
但事實並非如此,尼利非常努力,非常自律,他晚上不會出現在脫衣舞俱樂部或者賭場酒吧,而是在家好好休息養精蓄銳。
他總是第一個參加訓練或者在健身房鍛鍊的人,很多時候比喬丹還要早。
當他沒有機會登場時,他不會抱怨,當他登場時他很少投籃,而是完成那些邊角料的工作,安安心心做好自己的配角。
在芝加哥,尼利受到球迷們的喜歡,受到隊友的尊重,也受到管理層的歡迎,每個球隊都需要一兩個這樣的球員,他們像不起眼的壓艙石,能作為榜樣穩定一個團隊。
季後賽對陣華盛頓子彈的比賽中,當皮蓬因為父親去世不得不缺席時,尼利登場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工作,掩護、擋拆、卡位、搶籃板球。
他從查爾斯巴克利手中摘下籃板,為球隊的勝利提供幫助,並當選了CBS當晚比賽直播的最佳球員。
休賽季,尼利向芝加哥公牛索要一份年薪70萬美元的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