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甘國陽並不濫用這招,他儘量讓自己的武器庫豐富,防止對手將他研究透徹,弄出針對性的防守策略。
打進這球,開拓者首節31:21領先了公牛隊10分之多。
雖然賽前熱炒喬丹vs甘國陽,但兩隊的實力確實不在一個層次上。
節間休息時,喬丹對隊友的表現很不滿意,他罕見的在替補席上批評了隊友的表現。
作為新秀的喬丹很少對隊友有意見,哪怕有他也會用自己的表現去彌補,而不是語言上批評。
但今晚的比賽對他而言意義非凡,他不想輸球,尤其不想在芝加哥體育館慘敗給開拓者。
公牛主教練勞赫裡也看出喬丹著急了,他把喬丹替換下場休息一會兒,在替補席上安撫他:“你要相信你的隊友。今晚不光是你一個人的比賽,也是芝加哥公牛的比賽。”
喬丹點點頭,逐漸平靜下來,他一邊關注著場上局面,一邊在腦海中思考著如何突破甘國陽的防線。
喬丹知道自己已經足夠快了,而甘國陽之所以總能截斷他的突破,一是因為甘國陽也夠快,他真的很快,二是他的判斷很精準。
“我的幾次意圖都被他識破了,他在有意識的指揮隊友把我往某個地方趕,他早就在那裡設定好陷阱了。是不是這樣,甘?”
坐在板凳上思考了一會兒,喬丹意識到了問題所在,甘國陽這傢伙在給自己設定陷阱。
其實在奧運明星賽的時候喬丹就感覺到了,甘國陽的防守是少見的“主動式防守”。
籃球比賽中,防守方往往是被動的,你防守做的再好,進攻方還是佔優,還是會打進。
防守方只能儘可能做出應對,壓低對手的命中率,本來10次打成6次,儘量壓到4次已經非常成功了。
但阿甘這傢伙能將你的成功率壓到只有2次,他在防守端時常能隔著很遠就給到伱壓力,他在站位上很完美。
一旦他露出破綻,很可能是他故意的,就是為了引你入洞,破壞你進攻的可能性,逼你用效率最低的方式終結。
在防守指揮、跑位上,甘國陽都非常講究,喬丹冷靜下來,努力在腦海中覆盤第一節甘國陽和開拓者防守端的細節。
80年代NBA的防守還沒有那麼細緻,在沒有聯防的情況下,教練提升防守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給球員打雞血,增加防守強度;二是在平日訓練中糾正球員的防守壞習慣,建立良好的個人防守準則;三是交易、簽約防守天分更好的球員。
而在整體防守戰略規劃,細節調教上,還是一片正在開墾的處女地,那時候球隊普遍沒有專職的防守教練。
這種情況下甘國陽就是半個防守教練,從高中開始他在防守端就很有洞見,能洞悉場上正在發生的事。
他腦子裡畢竟有更加先進的籃球理念,即便不夠專業,可是他有這個意識,他在不斷的學習。
他能大致預判對手的進攻,籃球進攻變來變去就那些東西,作為一個進攻高手當然能判斷對手的選擇——前提是你有足夠的專注度和反應速度。
還有最後一點就是溝通能力,甘國陽在防守端的強勢會令人很不習慣,但當你放空腦子去聽他指揮,防守會變得更加簡單一些。
喬丹不瞭解這些細節,可是透過一次次的接觸,他在腦海中逐漸描摹出這個強大對手的形貌,他也開始轉動腦子想著如何去對付他。
三年在北卡羅來納大學的打球經歷不是白費的,喬丹從迪恩史密斯那裡學到了很多,他絕不是一個只會依靠速度和爆發打球的莽夫。
史密斯教練在大學修習的是數學而不是體育,所以他能用一種獨特的數學視角看待比賽,他將比賽切割成一個又一個的回合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