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明朝偽君子> 第五百八十一章 天家生謠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五百八十一章 天家生謠 (3 / 3)

不知哪位知情人士說漏了嘴,議論當今天子時說了一個驚天的秘密:當今天子朱厚照非弘治先帝所親生,而是當時宮裡一個名叫李廣的太監從外面抱回來的一個平民的孩子,真正的太子已被掉了包,至於掉包太子的原因,則是因為宮裡仍殘留著憲宗時期萬貴妃的心腹爪牙,掉包是為了給死去的萬貴妃報仇,畢竟弘治皇帝曾是萬貴妃的死敵。

這個秘密瞞了十八年,直到最近宮裡某個小宦官無意中得到已逝太監李廣生前留下的一則扎記,裡面詳細記述了這個驚天秘密的始末。

傳聞還說,宮裡的訊息傳出來後,當今天子和張太后都知道了此事,張太后心存疑慮,宣太醫進宮,想與朱厚照滴血認親,證明他到底是不是自己親生,誰知皇帝卻勃然大怒,不僅秘密處斬了兩名太醫和傳播謠言的百多名宦官宮女,而且更將生母張太后囚禁於慈寧宮,嚴禁其踏出殿門一步,如今宮裡的氣氛劍拔弩張,動輒便有宦官和宮女的屍首半夜被扔到亂葬崗,皇宮裡陰風陣陣,幾成鬼域,夜間常聞厲鬼哭嚎,宮裡上下一片悽惶……

傳聞非常的詳細,有前因有後果,傳得活靈活現,似乎親眼所見一般,可謂一則引人入勝的好故事,事情又與素來神秘高貴的天家有關,京師的街頭巷尾因為這個傳聞幾乎沸騰了。

百姓們沸騰,但廠衛卻緊張了,就在秦公爺與王守仁喝酒的當口,東廠廠督戴義和西廠廠督谷大用又驚又怒,急忙下令番子大索京師,一個時辰不到便當場拿問了數百名散播謠言的百姓,拿進詔獄不由分說便是一頓雜治,京師城裡的氣氛驟然也緊張起來。

******************************************************************

江西南昌。

這是一座因水而建的城池,城池四周江河湖泊縱橫,贛江,錦江,撫河與鄱陽湖連成一片。

寧王的封地便是這座城池。

很顯然,寧王是位受騙上當者,第一代寧王朱權上了一個惡當,這個上當的性質跟現代手機簡訊中特等獎不一樣,後果比較嚴重,於是寧王上當後的苦果一直延續了五代。

永樂靖難時曾許下“江山共治之”的承諾,事實證明根本就是放屁,原本可以得到半壁江山的寧王,最後的結局卻只能蜷縮在這座小城池裡動彈不得。

這是恥辱,寧王一脈上下五代人已將這個恥辱刻入了心裡,代代相傳,仇恨一代比一代深刻。

由此也可以證明,騙子不一定能當上皇帝,但當上皇帝的一定是騙子,被親兄弟當成二百五糊弄的寧王一脈從此痛定思痛,於是在南昌這座城池裡開始了報復社會的行動。

不得不說,沒當上皇帝的朱家藩王裡面,從始到終沒出過幾個好東西,人渣的數量佔朱家總人數的九成以上。

如今的南昌城已被寧王朱宸濠折騰得奄奄一息,城內家產但凡稍微殷實一些的中產階級和富戶已經被寧王敲詐勒索得乾乾淨淨,如今能在城裡活下去的,基本都是些毫無油水可榨的窮人。

正史上對這個時期的南昌城是怎樣描述的呢?

“盡奪諸附王府民廬,責民間子錢,強奪田宅子女,養群盜,劫財江、湖間,有司不敢問。”

這就是寧王報復社會的具體舉措,堂堂藩王,天家貴胄,如今竟自甘墮落成了土匪棒老二之流,藩王不像藩王,變成了山大王。

寧王殿下的處世觀很簡單,也很樸實。——我只是王爺,不是皇帝,南昌城裡的百姓不是我的子民,而是皇帝的子民,敵人的子民自然也是我的敵人,對敵人用不著太客氣。

這種想法無疑很混蛋,正所謂“崽賣爺田不心疼”,寧王搜刮南昌的富戶商賈還真沒心疼過,對城中的百姓和官員的態度就像對待敵人一樣冷酷無情。

無情還是有好處的,至少現在的寧王很富有,幾乎可以算是富可敵國,不僅有錢,還有糧。

一個有錢有糧而且四處招兵買馬的藩王,傻子都知道他想幹什麼了,按理說遠在京師的皇帝也應該知道了,然而奇怪的是,朱厚照偏偏不知道。

有錢能使鬼推磨,當然,大明的文官比鬼有氣節多了,錢再多肯定也不會幫寧王推磨,不過收了寧王的銀子,幫他在朝堂上打打圓場,說說好話還是不打緊的。

大明**的官場,給寧王的謀反提供了最合適的溫床。

此時的寧王府書房裡,朱宸濠和他手下的謀士張士實,劉養正三人聚在一起,細語商議著陰謀。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