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是讓張經控制打擊範圍,為什麼會全盤退縮——李默哪裡知道,東南士紳集團同氣連枝,就好像捕魚的大網,漏了一個窟窿,所有魚都會溜走。
事到如今,李默也沒有辦法,只能把氣都撒在應大猷的身上,發動手下的御史言官,猛烈彈劾應大猷,說他治家不嚴,何以執掌一國的刑名,更有人攻訐他行賄貪墨,昏庸無能,禍國殃民……
面對洶湧的彈劾攻勢,嚴嵩上奏革去應大猷的官職,即刻送回家鄉,永不敘用。嘉靖欣然批准,經過廷推之後,何鰲接掌刑部。
在很多人看來,李太宰又拿下了嚴黨的一員干將,是大獲全勝。可是唐毅不這麼看,接任刑部尚書的何鰲和嚴嵩同樣關係密切,可以說肉還爛在鍋裡。而且隨著應家的倒臺,應大猷名聲臭了,去職是早晚的事情。
如果唐毅處置此事,他就會把應大猷放過,留著一個有汙點的刑部尚書,無論應大猷做什麼,都會動輒得咎,不但沒法幫著嚴黨做事,還會招風惹雨,釣到更大的魚。
反過來利用這段時間,完成卡位佈局,等到時機成熟,不光拿下應大猷,還把刑部一起搶到手。
就算嚴嵩再不情願,也沒有辦法阻攔。
可是李默沒有隱忍,而是採取的強攻態度,只會過早暴露實力,引來嘉靖的猜忌。
不要忘了,夏言是因為什麼倒臺的,就是結交邊臣,李默和張經之間的結合,可要比當初夏言和曾銑更有威脅,嘉靖絕對不會坐視不理。
彷彿是為了驗證唐毅的判斷一般,就在調王忬北上的聖旨下來同時,又給了趙文華一道旨意,任命他作為祭海大臣,巡視東南。
這個任命頗為有趣,抗倭是靠錢糧軍隊,嘉靖不會天真到有了媽祖的保佑,東南就能風平浪靜,天下太平吧!
顯然嘉靖看得出來,嚴黨不堪用,同樣的李黨不讓人放心,所有隻好讓雙方互相監督,或者說是對掐,王八蛋和龜兒子的關係,在士人眼中很重要的清廉,放在皇帝那裡,就是如此操蛋。
作為一個後來者,沒有得到老闆的賞識,想要扳倒前輩,難度之大,簡直不要說。唐毅對李太宰越發不看好,想想歷史上王忬就因為站隊錯誤,才弄到身首異處,唐毅不由的打了一個冷顫。
“徐閣老或許不講人情,或許看起來懦弱無為,但是呢能取代嚴嵩的,必定是此人!要想自保,只能抱徐閣老的大腿!”
別看唐毅年紀小,可是他縱橫捭闔的本事早已讓王忬歎為觀止。
他押寶徐閣老,絕對有道理,兩方本就是親戚,如今又多了姻親關係,正是親上加親,蜜裡調糖,唐毅絕對不會害他。
王忬鄭重地點頭,“我記下了,行之放心就是!”
……
你方唱罷我登場,從王總督換成了張總督,東南的倭寇並沒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失去了固定的倭巢,倭寇轉而採用獨狼式的攻擊。
一時之間,台州、紹興、寧波、溫州,遍地烽火,偏巧此時浙江正在鬥法,軍隊癱瘓,損失慘重。所幸盧鏜指揮得當,全殲兩股倭寇,總算撐住了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