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出城偷襲不成,反而損兵折將,開始把自己困在城內的修建的營壘裡。
另一邊楊鳳帶著隊伍與失神落魄的公孫續回到了張燕的身邊。
楊鳳把事情的經過跟張燕說了一遍,然後張口問道:“老大,接下來我們該怎麼辦?”
張燕來回踱步,停下來說道:“公孫瓚被伏擊,實力肯定大損,易京也早晚會失守。我們現在攻擊袁紹也無法轉變局勢了,說不定我們還要付出巨大的傷亡。立即下令所有的隊伍都返回山上,現在我們只能先儲存實力,然後等待轉機出現了。”
“那個公孫瓚的兒子怎麼辦?”楊鳳再次開口問道。
“放他走,如今這個世道,只能自己顧自己了。”張燕不認為公孫瓚還能扭轉敗勢了,這樣公孫續也就沒有了價值。
“早知道我撤退時就不帶他了,這一路不是苦就是鬧,現在隨便他了。”楊鳳有些後悔的說道。
張燕開始通知其他大軍撤回山上,這引起了不少統領的不滿,他們這屬於白折騰了,心有不甘的他們下令讓部下劫掠村莊,搶到一點東西再回山上。
袁紹與眾將商議後,選擇挖坑道的方法,這樣雖然耗費不少時間,但是能降低傷亡。
袁紹讓一部分兵士開始挖坑道,然後把繳獲的馬匹大多數給了顏良。
顏良本來手中有兩千多騎兵,這是袁紹最近兩年組建起來的,之前公孫瓚掌控的幽州,讓袁紹無法獲得馬匹,後來袁紹屢次打敗公孫瓚,與烏桓獲得聯絡,才能組建起了騎兵。
接著袁紹又讓顏良與高覽去處理那些下山的黑山軍。
顏良許多的剛招募的騎兵還未熟悉戰馬,就被顏良拿著黑山軍練手了。
那些在村莊劫掠的黑山軍被顏良帶著騎兵一個個擊破,使得黑山軍損失不小,這讓張燕有些氣憤,之前他下令讓各個統領趕緊回山上,但還是有人控制不住貪慾,最後損失慘重。
鞠義非常的不滿袁紹沒有把繳獲的大部分戰馬給他,反而把大部分馬匹給了與他不對付的顏良。
鞠義的手中有不少人是從涼州跟隨他過來的羌人,他們從小在馬背上長大,不止熟悉如何與騎兵作戰,更加擅長騎馬作戰。
之前由於缺少戰馬,鞠義只能帶著他們進行步戰,現在繳獲了大量的馬匹,他們卻沒有的到多少。
鞠義越發放肆的在營中發表自己的不滿。
鞠義的舉動都被袁紹看見眼裡,袁紹心裡非常的不滿,但袁紹沒有選擇現在處置鞠義。
如果此時處理了鞠義會嚴重影響士氣,畢竟之前鞠義立下了不少的功勞。要是因為鞠義發幾句牢騷就把他殺了,那麼其他將領將會心寒,忍不住思考袁紹到底值不值得他們效命。
袁紹不準備敲打鞠義,他要讓鞠義越發的驕縱,這樣其他將領也會對鞠義產生不滿,將來處置鞠義時能把影響降到最低。
袁紹覺得最好的方法就是借公孫瓚之刀除掉鞠義,等到開始攻打公孫瓚時,袁紹決定讓鞠義做先鋒,但這樣也有一個壞處,要是鞠義再次立功,那麼袁紹將不得不獎賞鞠義,更加助長了鞠義的氣焰。
郭圖進入袁紹的大帳說道:“主公,鮮卑派來了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