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開始集結全軍的盾牌與弓弩,然後把這些武器都送到鞠義這裡。
翌日天色未明,鞠義帶著他的部下來界橋南側,袁紹將會在這裡迎戰公孫瓚的大軍。
鞠義把手中的人馬分成三部分,他率領八百先登營居中,兩側各埋伏近一千的弓弩手。
他們把盾牌舉到頭頂上,盾牌上面還撒上土與雜草。
冷冽的寒風凍得他們瑟瑟發抖,要是今天公孫瓚不應戰,鞠義他們就等於白忙活了。
袁紹帶著大軍向著界橋方向前進,他的兵力大約有兩萬多人。
而公孫瓚卻有三萬多的兵士,而且其中一萬還是騎兵。
公孫瓚知道袁紹大軍出了營寨,這讓他喜出望外,趕緊帶著兵馬越過界橋,與袁紹決戰。
公孫瓚相信他的騎兵一定會打敗袁紹的人馬。
不久前他還大破黃巾軍,他的兵士士氣正盛。
趁著袁紹出營應戰,他要一鼓作氣打敗袁紹,到時候他可以擁有幽州、冀州,甚至可以打下青州與兗州。
公孫瓚派出的哨騎探知袁紹的大軍在界橋南二十里左右的地方停下來,並且擺出了陣勢。
公孫瓚也開始排兵佈陣,他率領步兵與白馬義從居中,左右各安排五千的騎兵,然後向著袁紹的隊伍壓去。
當公孫瓚的大軍距離袁紹的大軍一里左右的地方停了下來。
公孫瓚發現袁紹的人馬的數量比他要少一些。
他有一萬多騎兵,而袁紹幾乎全是步兵,這讓他更加輕視袁紹了。
為了增加自己一方計程車氣,並且讓袁紹與他的兵士膽寒,公孫瓚直接派出嚴綱統領的近兩千的白馬義從,讓他們去攻擊袁紹的中軍。
等到袁紹中軍大亂之後,公孫瓚會再派出左右兩側的騎兵,徹底衝亂袁紹大軍,最後步兵上去接受俘虜。
嚴綱接到公孫瓚的命令沒有絲毫的猶豫。
在嚴綱的眼裡,公孫瓚不會失敗,每次戰鬥都會取得勝利。
嚴綱讓白馬義從準備好後,就開始向著袁紹所在的位置衝了過去。
近兩千匹馬都是白馬,跑動起來像一隻攪動大地的白龍,氣勢相當的驚人。
鞠義聽到了轟隆隆的馬蹄聲,而且越來越近。
他用耳朵估算著騎兵的距離,這是他在西涼養成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