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那名“少年殺手”,外在打扮與他有很大差別。但在他本人的旁觀視角下,反差最大的,其實是那張情緒豐富的臉——儘管看起來面無表情,實際卻把種種情緒寫入了眼睛,就連本該掩飾好的殺意都來得明目張膽。
司城一邊腹誹,一邊面對鏡子嘗試勾唇。幾秒鐘後,他看著鏡子裡的假笑男孩迅速又撇了回來。
……還是套個現成的模板吧。
他回想半天,先後pass了小蘭的親切微笑、柯南扮可愛的蠢臉、毛利的哈哈大笑等,最後定位到宮野明美沾滿鮮血的青白的臉。
宮野明美的笑容一直與毛利蘭微妙相似,只有最後她即將死去的那一刻,紅與白的反差裡,她的笑容似乎也沾染了奇妙意味。
這是司城對她最深刻的印象了。
他回憶那張臉,面對鏡子調整了一下五官,慢慢揚唇定格到一個微小的弧度。
鏡子裡的男人並沒有做出“笑”的神態。他嘴唇半抿、眼角微微下垂,神情帶著股奇特的隱忍。抬起眼皮凝視的那一瞬,似乎從眼底流淌過了古怪的笑意,又瞬間消失無影無蹤。
這大概不是宮野明美要的效果,但在司城看來……
他訝異挑了下眉:“效果不錯。”
這副表情,很像文學作品裡塑造出的心理異常的殺人犯,和他確實形成了很大反差。
他放鬆臉頰,重新面無表情地下了樓。
這些天他忙於旁觀殺人,書店幾乎成了兼職,玉田和男的出勤率比他本人都要高。可他還沒忘記自己真正的“主業”——那本正在寫的推理愛情故事“偵探司城”,到現在只差個收尾。
可這些天的實際生活經驗,讓他對原定結局產生了一點疑慮。
原定的殺人兇手太過普通,似乎已經沒有了說服力。畢竟,小說怎麼能要比現實還要平淡呢?
比起單元劇本似的小副本系列拼湊,不如整個串聯——定位更大的組織作為boss,在系列裡進行穿插,這樣應該會產生讀者黏性。
只是若要如此,劇情大綱必然也跟著改變。重新調整結構,更會花費額外的時間。
司城嘆了口氣:賺錢不易啊。
他此前已經透過玉田和男聯絡了出版社,萬事俱備只差交稿發行,沒想到現在又要臨時改變計劃。趁著深更半夜,司城找出編輯的社交賬號。
他打字傳送:“時間後延。”
這句話發出去後司城渾身輕鬆,可還沒下線,賬號提示收到一條回覆。他頓了頓點開來看,對方發給他一張放大的、每一片羽毛都寫滿問號的鴿子圖案。
……這麼巧,還在加班?
司城假裝沒看到,飛快清空後臺退出軟體。他剛鬆一口氣,便有電話打了進來。
“伊藤君!!”對方一開口便痛哭出聲,浮誇裡又充滿著真情,就連司城一時也不能肯定對方的真正情緒。他大聲哭號:“你是手寫的稿件!還需要留出錄入和修正的時間啊!!”
“……既然知道我是手寫,”司城無情道,“修改進度也會比較慢的。”
他無視電話那頭的垂死掙扎,“啪”得一聲,結束通話了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