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文天祥並沒有理會,他知道王積翁,但兩人不熟悉,而且對於一個投降元朝的叛徒,文天祥也沒有什麼說話的興趣。
將文天祥如此淡漠,王積翁也並不生氣,讓守衛開啟牢門,而後毫不嫌棄的一屁股坐到文天祥身邊。
“文大人,如今天下易主,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宋朝既已覆滅,文大人又何必執著於此?”
“想文大人滿腔抱負,難道就不願意用在造福天下百姓身上嗎?更何況陛下很是看重你,只要你願意投降,陛下願以丞相之位許之。”
王積翁緩緩說道,不過對此,文天祥的回應只有一句。
“國破家亡,身為臣子,豈可苟且偷生,不必再說了。”
丞相之位對文天祥完全沒有一點吸引力。
見狀,王積翁無奈,雖然他極力勸說,可文天祥絲毫沒有動搖。
最終,王積翁只能無奈離開。
次日皇宮,王積翁將文天祥的回答告訴了忽必烈,對此,忽必烈倒是沒有太多的變色,好像早就猜到了一樣。
見此,王積翁大著膽子說道。
“陛下,如今天下已定,文天祥執意不可歸降,微臣懇請陛下,以道士身份釋放文天祥,命其尋一處偏遠之地了此殘生,如此也可彰顯陛下之仁德。”
雖然文天祥不肯投降,王積翁也不願意就這樣看著他身死。
即便是機會渺茫,也想要為文天祥求得一線生機。
而且,王積翁也看得出來,忽必烈其實對文天祥更多的是看重,並沒有多少的殺心。
文天祥所做的事情,忽必烈聽說過,知道這是一位忠義之士。
而身為皇帝,又有誰不喜歡忠誠呢?即便人家忠誠的不是自己。
相比起那些兩面三刀的牆頭草,忠誠義士不論在任何時代,顯然都更容易被人們所喜愛。
所以,聽聞王積善這話,忽必烈沒有當即反駁,也沒有發怒。
見狀,王積翁眼中閃過一抹喜色,有機會。
不過就在這是,一人站出來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