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如此蠢.貨,怎配坐這帝皇之位?宋朝難道沒人了?”
諸位皇帝怒罵,就連宋朝的開國皇帝趙匡胤此時也是臉色陰沉。
這樣的盟約,是要何等腦殘才會去簽署。
盟約的事情瞬間讓諸位皇帝怒火中燒,可真正讓人無語的還在後面。
海上之盟達成後,宋廷原以為據此便可輕易奪取燕雲十六州。
可是萬萬沒想到遼軍擋不住金軍的進攻,卻完全不懼怕與腐朽不堪的宋軍作戰。
結果公元一千一百二十二年,宋朝兩次出兵攻打燕京,均被遼軍守兵打得大敗。
一直到這年年底,金軍由居庸關進軍,攻克燕京。
攻下燕京之後,金國當即表示不再把燕雲諸州交還宋朝。
後來經過雙方討價還價,宋朝方面一再退讓,最後金朝只答應把燕京及其所屬的六州二十四縣交給宋朝。
到這已經足夠屈辱了,可金國還要宋朝每年除把原給遼朝的四十萬歲幣交給金朝外,還要把這六州二十四縣的賦稅如數交給金國。
最後,宋朝答應每年另交一百萬貫作為燕京六州的代稅錢,金國這才答應從燕京撤軍。
只是在撤軍時,金國卻把燕京的金帛,子女,官紳,富戶席捲而去,僅留幾座空城交給宋朝。
可以說宋朝得到的就是一個空殼子,為此還要每年給金國一百萬貫。
但是即便如此,宋徽宗趙佶,王黼,童貫等人,依舊自稱這是不世之功,大肆慶賀。
童貫更是上書復燕奏,把一系列敗仗說成是勝仗,吹噓凱旋還師。
這可把宋徽宗趙佶給高興壞了,朕也是開疆擴土的千古一帝了,當即王黼,童貫,蔡攸等都加官進爵。
百官們紛紛上表祝賀,又立復燕雲碑紀功。
看著影片上,朝堂之上一片歡騰,影片前的諸位皇帝只感到噁心。
哪怕有那麼一絲絲的羞恥心,都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說出這樣的話啊。
那燕雲十六州收復了嗎?那每年多出去的一百萬貫錢,難道不是民脂民膏嗎?
你們哪裡來的臉大肆慶祝?還好意思立碑呢?
滿朝文武,還有皇座之上的皇帝,臉皮之厚,簡直是讓人見所未見,聞所未聞。
而且,面對國家內部的動亂,以及外部的威脅,朝堂之上是一點警覺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