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李淵這話,李世民還有些疑惑,不解的問道。
“父皇,楊文幹之輩敢為狂逆,其屬下本該將其就地擒之,若非如此,派一將領討之即可,無需兒臣出馬啊。”
實在是楊文幹註定成不了氣候,何須他這位秦王殿下親自上陣。
然而,聽聞李世民這話,李淵卻直接搖頭道。
“不可,楊文幹之事太子難脫干係,恐應之者眾,由你親自掛帥出征,何愁平叛無功。”
說到這裡,李淵頓了頓,而下一句話,卻是讓李世民面色大變。
“若得勝歸來,立你為太子。”
太子之位,有了這樣的許諾,李世民哪裡還會拒絕,影片前的李淵看到這,自責搖頭。
他當然記得自己說過這些話。
影片中,李世民親自掛帥,楊文幹根本就不是對手。
而另一邊,長安城中的李淵,這時候卻後悔了。
在裴寂的分析下,李淵越來越覺得不對勁,尤其是李建成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再加上一旁裴寂開口說道。
“陛下,此事的確是疑點重重,若是就此廢立太子,恐怕茲事體大啊。”
再三權衡下,李淵還是打消了廢立太子的想法。
其原因嘛,一個是因為楊文幹事件疑點的確太多,有說是太子殿下謀逆的,也有人說是秦王殿下故意設局陷害太子的。
雙方各執一詞,可都沒有什麼實質性的證據。
如若要因此就廢立太子,那實在是有些太過草率。
其次,便是在李淵心裡,一直覺得隋朝之所以會這麼快覆滅,二世而亡,其根源就在隨意廢立太子之上。
當初隋文帝如果沒有輕易就廢掉了楊勇,冊立楊廣為太子,恐怕隋朝也不會那麼快滅亡。
所以,李淵在廢立太子這件事情上,極為的謹慎小心。
可話已經說出去了,李淵這邊反悔,李世民心裡自然是不好過。
楊文幹之亂平定後,李世民發現李淵絲毫沒有一點動靜,幾次三番的旁敲側擊,也都被李淵給敷衍過去。
久而久之,楊文幹事件就不了了之了,而李建成依舊還是東宮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