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執意要攻打高句麗,眾臣沒有辦法。
大業八年,楊廣徵調士卒一百一十三萬餘,陸軍集中於涿郡,水軍集中於東萊。
另調民夫二百萬,以運送衣甲、糧食等。
只不過還未出徵,造海船的民工因日夜站在水中,面板潰爛,腰以下生蛆,死者甚眾。
可以說還沒有開戰,大隋這邊就已經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而後大軍出征,面對隋軍,高句麗堅守各座城池,隋軍無法攻下。
面對此等戰況,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率領江淮水軍,戰艦綿延數百里,走海路進攻。
來護兒選拔精甲四萬,到達平.壤城外,不過中埋伏而慘敗,士卒逃回的不過數千人。
開戰前,楊廣下令隋將不得擅自作出任何有關作戰決定,必須先向他報告後再聽從命令,這使得隋軍在戰場上很被動。
隋將在做每個決定的時候都要先派人馳報遠在後方的隋煬帝,這就延誤了軍情,高句麗的軍隊也因此有充足的時間進行重整和反擊。
就這樣雙方堅持了五個月,楊廣沒能拿下遼東城。
數十萬隋朝陸軍渡遼攻高句麗,也遭到慘敗,逃回的只有二千七百人,資儲器械鉅萬計,也丟失殆盡。
第一次進攻高句麗,隋軍大敗,可楊廣不甘心,短短一年過後,大業九年,楊廣第二次發起征討高句麗之戰。
這一次,朝堂之上反對的聲音更大了。
“陛下三思,如今朝廷已經沒有多餘的力量支撐這樣的遠征了。”
“是啊,陛下,去年一戰,我大隋雖說沒有成功,可高句麗也同樣有所損失,數年之內,高句麗是斷不敢再侵犯邊境的。”
“陛下,為今之計,當重在與民休養生息,而不是再連年征伐了。”
眾多大臣紛紛跳出來勸到,實在是眼下的情況已經十分不好了。
如今各地早已是民不聊生,反叛四起,再這樣下如何是好。
可是面對眾臣的勸說阻攔,楊廣依舊沒有聽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