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斯走了過來,只有他一個人過來,工廠是誰的?美眷總部的,但是老闆是誰?他們認識瓊斯,但是不認識張小凡。
兩個人來到實驗室。
老闆已經下達了任務,未來一年,要把續航最低提高五十公里,明年就是新款續航四百公里的電動車了。
“老闆,我們的產線已經到了極限。”瓊斯苦澀說道。
“你不是說一年五萬?現在才一千吧。”張小凡可是看了資料的。
“五萬那是實驗室資料,各種問題下,我們的月產量也就是一千,我們兩條全自動產線,一分鐘一輛車結構,但是其他方面不行啊,就是等材料等太久了,我們的物料體系很落後。”瓊斯介紹。
“有錢買不到?”張小凡還真不懂。
“老闆,比如這個安全氣囊,我們進口國外某企業的,但是要是貨運在海上出現一點事情,我們就無法拿到,還有很多物料都是。”瓊斯解釋一句。
“我讓王娜來解決,我們現在的產量可以跟供應商談判,讓他們先提供物料,我們使用多少再支付。”張小凡也很頭疼。
之前銷售不行,一下子上千輛了,居然極限產量了,也就是說賣的再多也生產不過來了,工廠擴大很有必要啊。
“你明年要負責漂亮國市場,要開闢海外銷售渠道,並且組建海外軟體部門,我們賣車賺不到多少錢,賣軟體,賣產品其他產值才賺錢。”張小凡交代一句。
瓊斯點點頭,要是國內都發展起來了,那麼國外也得發展,老闆的眼光很遠的,他不會侷限國內的市場。
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電動車都是起步階段,沒有哪家得到全面發展,這個時候佈局是最好的,到時候要組建海外團隊了。
張小凡看著實驗室這些測試,每一次測試都是幾萬塊起步啊,都是關於電池方面的安全測試,還有就是耐久度測試。
後續還有整車碰撞,還有就是各種軟體測試,這些都是消耗巨大,現在公司研發投入是可怕的,自己融資其中一半都是給了研發部門,要不然他們也沒有這個實力這樣來測試。
自己電動車領域的錢已經亮紅燈了,香江融資的錢給了沈小姐,超級會的錢投資進來了,現在每天自己都得花上千萬。
研發費用不能動,賣車其實就是賺到補貼錢,但是補貼可不是賣車就給了,很快自己將要再次融資了。
張小凡走出來拿出一根菸被監控拍到罰款了一千塊,這處罰十分嚴格,還要自己寫檢討,張小凡十分鬱悶。
保安拿著檢討書看了看,上面寫著美眷總部任職?這人不會是傻子吧,總部的人一個人過來的?
跟瓊斯確定一番之後才放行。
工廠實行三班倒輪班制度,工廠工人整體收入比手機工廠要高不少,平均下來都超過五千了。
五千不算多,但是在濱海這一幫工廠之中絕對不低,並且其他待遇絕對不差的。
又要融資了嗎?誰還會對於電動車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