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盈,巧妙,靈光一閃——
迪米特洛夫,這位天才少年,儘管追求完美以至於丟失了一些靈動,但依舊,沒有人能夠否認他的天賦,在瞬息萬變的危急關頭,一記正手切削直線,打破套路打破平衡打破預判,再次顛覆了局面。
切削,又低又平,大巧無功,且直且深,轉守為攻,優勢與劣勢的位置也就在悄然之間完成了轉變。
回球,儘管速度不快力量不強,但同樣,留給高文的擊球空間也非常有限。
當高文一個急停急轉調整到位後就意識到這一點,卻已經沒有調整空間,雙手反拍就必須完成擊球,否則地心引力拉拽著網球持續下墜,最後一個擊球點可能也要錯過,那就只能被動挑高球防守了。
屈膝,下蹲,降低重心——
緊接著,高文就意識到,整個彈跳著實太低太低,不得不說,迪米特洛夫這一拍切削質量確實出色,不僅低,而且深,恰恰高文的站位就在底線附近,明顯遭遇擠壓,為了完成擊球,身體必須下蹲。
最後高文乾脆做了一個半坐半蹲的姿勢,放棄抽球,而是用小臂和手腕的力量,借力打力一拍輕打。
一掃,半挑。
全是技巧。
手腕的包裹與控制,推送著網球橫穿全場,朝著對角線深區飛行,速度並不快,但追求落點的極致。
這一拍防禦式輕打,高文瞄準的是迪米特洛夫反手底線死角落點。
全場,屏息凝視——
熙熙攘攘的視線全部跟隨著網球旋轉飛行,絢爛的金色陽光漫天漫地地湧動著,視線餘光可以看到一抹白衣飄飄的身影橫穿全場,在極度被動情況下完成一拍技驚四座的切削後,後續啟動銜接飛快。
一頓,一蹬,迪米特洛夫就已經朝著左側移動。
因為他能夠看出來,高文已經沒有擊球空間也缺少調整空間,選擇斜線是大機率事件,這是最佳通道。
二次啟動,非常及時。
一路風馳電掣、拔足狂奔,全世界的混沌與洶湧裡,迪米特洛夫就看到了那道光影,朝著反手位下墜。
——猜對了!
不過,死角。
迪米特洛夫第一時間就意識到自己的反擊空間同樣有限,高文犧牲速度和力量,依靠精準控制追求一個落點,就是試圖透過落點形成壓迫,限制他的回球線路,進而贏得喘息空間,為下一拍擊球做準備。
來來回回,迪米特洛夫的切削和高文的輕打,其實目的都是一樣的,在被動情況下扭轉局面的佈局。
所以,迪米特洛夫準備如何應對?
硬碰硬。
今天,迪米特洛夫確實已經做好萬全準備;而且,目前為止,反手狀態出色,強強碰撞也不落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