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碌,骨碌——
地心引力拉拽著身體重重下墜,高文藉著慣性順勢一滾,下意識地就準備站起來,繼續下一拍對決。
稍稍慢了半拍,身體才落後於大腦意識到,最後一次網前截擊沒有過網,以這樣一種方式結束比賽。
第十二個賽點,終究還是沒有能夠再次創造奇蹟。
一個翻身,正準備站起來的膝蓋發軟,又重新跌坐在地上。
氣喘吁吁。
大汗淋漓。
高文低頭看了看自己微微打顫的膝蓋和小腿,而後一個轉頭,就可以看到比分板螢幕上的最終比分。
“6:7”、“6:4”、“6:4”、“5:7”、“13:11”。
費德勒在前,高文在後。
數字,如此清晰,準確無誤地記錄全場比賽,然後真實感襲上心頭,大腦一片空白,沒有任何想法。
他需要一點時間,身體如此、大腦也是如此,就只是需要一點點時間喘過氣來,喘過這口氣就好了。
結束了。
終究,還是結束了。
古蕭愣愣地站在原地,卻忍不住心潮澎湃起來——
也許,有人會說,兩個小時前就已經輸掉的比分,再苦苦掙扎再苦苦堅持再苦苦拖延,又是何必呢?除了浪費體力浪費時間之外還是沒有能夠改變結果,意義又在哪裡呢?
但恰恰是這“毫無意義”的兩個小時、“終究徒勞”的兩個小時,卻讓人熱淚盈眶,更加讓人熱血沸騰。
因為高文用實際行動證明:
競技體育,關於輸贏卻遠遠不止如此,就好像生命一樣,關於生死卻還可以有更多更多。
每個人都是一樣,從出生的那一刻開始,生命終點就已經註定了,每一天每一刻都是邁向終點的程序,如此說來,生命又有什麼意義呢?
生命不僅僅是向死而生,而是在有限的長度裡探索寬度和深度,牢牢把握時時刻刻,燃燒所有能量。
也許,可以探索自然與宇宙的奧妙;也許,可以探索自己的極限與愛好;也許,可以探索生命的神秘與深邃;也許,可以探討理智與情感的拉扯糾葛;也許,可以在藝術層面尋找靈魂的共鳴與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