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比賽裡,費德勒不止一次嘗試這樣的發球,高文也不止一次嘗試發動還擊,但高文始終沒有摸索到最佳效果,反而給予費德勒側身到正手位發動進攻的機會,最主要原因就是高文的回球頂得不夠深。
這次,終於足夠!
高文匪夷所思地在極度被動情況下搶了一個一發,剎那間就將層層疊疊的壓力朝著費德勒頂撞過去。
費德勒,格外狼狽。
他也沒有預料到回球過來的速度如此之快,還沒有來得及調整腳步,單手反拍就已經必須揮拍出手。
一頂,反彈球。
一展,單手反拍如同大鵬展翅一般完全舒展開來。
一提,細膩的手感包裹著網球拉出一道輕盈弧線。
快如閃電,翩若驚鴻。
直線!
居然是直線!
一切,發生得太快,高文和費德勒都是依靠本能反應完成極限擊球,卻雙雙在極度困難的局面下擊打出高質量擊球,根本沒有給現場觀眾喘息時間,網球就再次朝著高文正手位底線大三角的深區衝了過去。
嗖!
網球,劃出一道飽滿弧線,速度不快,但旋轉強烈,甚至可以看到高速旋轉成為一團光暈的流星軌跡。
赫!
在全場倒吸一口涼氣的聲音裡,高文化作一道光影橫穿全場。
顯然,費德勒的反彈球也感受到高文搶攻接發球的擠壓,沒有能夠將拋物線壓住,速度和力量不足,這也給高文留下足夠的追擊時間,腳步順利抵達位置,甚至還有時間提前觀察一下費德勒的站位。
高文在觀察。
費德勒也在觀察。
兩位球員的腳步都沒有輕易啟動,在觀察在預判在博弈在僵持,甚至在觸球的空檔裡也能夠感受到對峙的火花。
你來我往——
最後,還是高文率先出手,否則就要錯過擊球點了。
一個蹬地,藉助著衝刺的慣性,高文直接騰空而起,透過這樣的方式搶擊球點,在胸口平行的位置完成擊球,。
發力。
下壓。
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