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還是在賽點上,戰術應該如何選擇?
費德勒,發球了。
時速209公里,內角。
呃。
高文悶哼一聲,腳步第一時間就已經蹬地推送出去,儘管費德勒的內角發球沒有砸中T點,但落點控制依舊出色,根本沒有給高文喘息和揮拍的時間,腳步來不及到位,正手揮拍就已經竭力延伸出去。
一碰。
僅僅輕輕一磕,沒有摩擦、沒有控制,只是觸球而已,但即使如此,高文的腳步還是踉踉蹌蹌甩了出去,在觸球完成之後也依舊停不下來,持續往右邊調整了兩步,緊急剎車,這才勉強控制住身體。
狼狽,失位。
但是!
高文的注意力並沒有丟,第一時間就已經右腿蹬地,小腿肌肉力量瞬間爆發,推動著身體再次啟動。
視線,牢牢鎖定球網對面——
高文的接發球,沒有旋轉、沒有控制、沒有力量,三無產品,搖搖晃晃、歪歪扭扭地推向費德勒的站位;出人意料的是,高文的手感依舊出色,居然將網球推送到深區,落點在底線附近,形成擠壓。
費德勒並不意外,沒有猶豫也沒有遲疑,當機立斷側身正手:
一拍滑板擊球。
網球,順著拍線的移動方向,一路滑行一路翱翔,沿著斜線,瞄準邊線,水銀瀉地般地就衝了出去。
方向,赫然是高文反手位邊線。
高文依靠著預判和反應,搶了半拍,託拽著長長的殘影,踩著風火輪,在眨眼之前就已經拍馬趕到。
腳步,及時到位,為雙手反拍的出手爭取到一絲空間。
這些許空間,卻已經足夠。
剎車,蹬地,轉體,揮拍。
一系列動作,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毫不猶豫地轉守為攻,雙手反拍平推出去,鞭打出一拍直線。
砰!
高文,自己主動發力,面對費德勒的滑板擊球,借力打力的效果有限,於是抓住縫隙立刻下手攻擊。
平擊,下壓,球速飛快。
球網對面,費德勒也提前預判,逮住高文的出手方向,風馳電掣之間就已經穿過半個球場快速到位。
費德勒瞥了一眼高文的站位,注意到高文發力過後的腳步稍稍有一個停頓,他也毫不猶豫就借力打力地在正手位頂了一拍回去,正手拍頭完全甩起來,不僅沒有防守,而且以攻代守,馬上發動進攻。
正手,斜線,“insideout”。
非常具有穿透力的一拍球,儘管不是機會,但費德勒抓住對峙的縫隙,力量和速度瞬間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