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拍連續進攻的高文,毫無預警地就陷入被動。
本來,高文的腳步回到中路回防,但整個慣性馬上就被費德勒打破,急停急轉,腳步就重新拉回正手,但還沒有出手就已經能夠感受到雙重壓力。
費德勒的這一拍反手直線隨球上網並不是冒冒失失的衝動,他的擊球質量特別出色,回球落點靠近底線、球質又重又沉,明顯擠壓到高文的擊球。
怎麼辦?
倉促之間,高文沒有猶豫,正手第一時間出擊——
反彈球。
同時手腕有一個明顯提拉動作,將落地反彈高度有限的網球拉起上旋,沿著斜線方向尋求突破
而且,過網急墜。
快,主打一個“快”字,既然費德勒已經壓上封網,那麼他也壓縮速度展開反擊,整個節奏明顯提升兩個檔次。
然而,提升節奏的反面就是,擊打自己的習慣路線,一切都是本能的下意識動作。
斜線的秘密,被費德勒識破。
球網前的瑞士天王,提前移動,正手完全舒展開來,宛若白鶴亮翅一般,不僅覆蓋到高文的破網線路,而且優雅地輕輕一點。
不是卸力,而是借力。
一推一擋。
費德勒以排球的攔網方式,將網球蓋帽攔截了回去。
快,還是一個字。
高文快,費德勒也快,網球變為羽毛球,不等落地直接扣殺,費德勒選擇推深,推向高文反手位底線,以速度形成壓迫,壓縮高文的回球時間。
你來我往的碰撞,明顯上升一個層次,令人應接不暇,主動和被動之中依舊不是強勢,從擊球選擇到出手信心,兩位球員將回合球的質量保持在一個難以置信的高水平之上。
哐哐哐地一系列擊球聲響,視線就已經隨著網球回到高文反手位底線深區,眼看著反彈起跳的網球就要掙脫束縛擁抱自由,千鈞一髮之際高文出現了。
那抹淺藍色身影,宛若一縷清風。
輕盈,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