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
第一個破發點上,這是費德勒和高文的共同關鍵詞,與其說球速遲緩,不如說兩位球員雙雙在技術和戰術層面打破慣性,算計和佈局處處能見火花。
比賽,和高文對陣德約科維奇的半決賽截然不同。
在“高德決”裡,兩位球員的底線拉鋸和糾纏是主旋律,往往需要透過漫長周旋尋覓到進攻的機會。
但在“費高決”裡,前三拍的對峙總是緊繃而膠著,每一拍的出手都需要算計了再算計,步步驚心。
此時,也是如此。
費德勒再次使用出人意料靈感乍洩的手法改變接球套路,剎那間就把高文的發球優勢化解得七零八落,而且這一拍回發球卸力巧妙,帶有強烈下旋,擠壓高文的回球線路,斜線是大機率事件。
這也就意味著,費德勒接下來一拍擊球的站位就簡單許多,朝著反手位移動即可。
但費德勒也知道高文的能力,他沒有冒然移動向左側半場,連續小碎步在中路區域調整保持重心的靈動,視線牢牢鎖定高文身影。
——蹬地,啟動,全速衝刺。
高文的二次反應飛快,朝著反手位全速狂奔而去,意外歸意外,但費德勒這一拍回球的切削速度不快,還是留下一線生機,高文正在爭取的就是這一絲稀薄微弱的生機。
跨步,大跨步,移形換位。
眨眼之間,高文就已經靠近左側邊線,瞥了一眼網球、瞥了一眼費德勒,視線餘光打量了一番球場空間,雙手反拍就已經架起來,腦海裡有了主意。
搏。
此時此刻,就是需要一種魄力,別人看不到的路線和縫隙,高文看到了,而且他還準備奮力一試。
左腿,蹬地,緊急剎車。
排山倒海的慣性力量推著上半身前衝,根本停不下來;層層疊疊的反作用力以驚濤駭浪之勢順著小腿大腿腰部宛若電流一般躥升,推動腰腹力量完成轉體。
揮拍,自下而上,宛若高爾夫。
力量,瞬間釋放,從小臂到手腕快速甩動起來,摩擦、摩擦、強烈摩擦,摩擦出一拍超級上旋,並且在旋轉與旋轉之中打破網球本來的飛行軌跡,以拍頭完成平推的甩動,然後網球就竄了出去。
砰!
直線。
一道驚心動魄的彩虹,在暴風雨後的晴空萬里之上出現,橫跨整個O2球場,筆直筆直地沿著直線陷入費德勒的身後,剎那間掐斷全場觀眾的呼吸——
膽大。果敢。冒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