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德勒的腳步調整,和納達爾一樣,被譽為教科書級別,下意識地一步,就已經恰到好處地找到了位置,然後正手就已經出擊。
這樣的位置,沒有辦法橫掃平擊,因為網球壓在底線上,反彈起跳之後,費德勒沒有後撤的腳步就迫使他必須在膝蓋位置完成擊球,拋物線自然不能平鋪直敘。
卷帶。
掃擊。
費德勒的正手卷著網球,連撇帶撕地扯出一拍斜線,瞄準高文正手位邊線淺區擊球,一下就把角度完全撕扯開來。
因為擊球重心著實太低,同時費德勒又不想拉強烈上旋,於是出球之後,整個人高高跳躍起來帶動揮拍動作,倉促之間,依舊優雅從容地完成擊球。
電光火石之間,費德勒就已經找到應對之策,不僅如此,還完成發力,將行雲流水的進攻延續下去。
再次地,費德勒將高文推向被動防守的窠臼裡。
嗖嗖,嗖嗖。
網球,高速飛行,線路、落點、旋轉等等全部都非常出色,落在高文右側球場邊線靠近發球區附近的位置上,落地之後就直接朝著雙打線躥出去。
踏踏。踏踏。
高文的腳步正在狂奔,急停急轉之後就從反手位拉回正手位,離開單打線之後也沒有放慢腳步,持續狂奔,一下就衝出雙打線,直接將身體丟擲去。
此時,心無旁騖,全神貫注。
視線餘光僅僅只是匆匆一瞥,觀察了一下費德勒依舊站在中場保持重心介於進攻與防守狀態之間的身影,保持專注,不為所動,正手就已經引拍。
衝刺,助跑,慣性。
並且,順著離心力將身體扯出去,所有速度和力量全部凝聚在一起,瞬間甩出去。
不僅強,而且搶——
仔細觀察就可以注意到,高文一邊衝刺前行一邊降低重心,同時上半身持續往外延伸,甚至搶先腳步半拍,幾乎與地面平行,然後第一時間出手。
揮拍,快速而緊湊,搶在網球落地反彈之後的上升點,正手明顯有一個前推動作,將拍頭速度帶起來,在完全被動的情況下依舊選擇搶點進攻。
被動,確實是被動,但防守反攻的機會,往往就隱藏在被動困境裡,在進一步陷入更加被動的局面之前,此時就要抓住機會,扭轉局面。
正手,必須強硬。
難道……直線?
儘管高文雙手反拍直線是成名絕技,但正手進攻火力絕對毫不遜色,從他的移動到出手就能夠看出來,這一下就在費德勒腦海裡拉響警報。
腳步一頓,費德勒的重心正準備朝著反手位移動——
等等!
高文沒有停頓也沒有遲疑,正手擊球就已經搶了出來,一掃一扯,慣性、速度、力量全部凝結在一起,演變成為一股勁兒,狠狠地撞擊上網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