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
o2球場,萬籟俱靜,屏息凝視——
全場,就只有德約科維奇正在拍球的聲音悶悶地湧動著,腎上腺素的湧動在血管裡燃燒,下意識地握緊拳頭,感受到指尖之上的滾燙與溼滑,然後才意識到掌心已經被汗水溼透,卻依舊喘不過氣來。
局面,一如既往地焦灼,就和以往每一次“高德決”一樣,不到最後一刻,永遠無法得知勝負的走向。
特別是當意識到這一分的重要性,不僅承載著一場比賽的勝負,同時還承載巨頭時代的一個分水嶺角色,那種混雜了緊張與激動、不安與亢奮的情緒就讓人口乾舌燥心跳加速,耳膜之上一陣轟鳴。
德約科維奇需要抓住這一次發球機會,否則……
整整十八次拍球后,德約科維奇終於發球了。
二區。
內角。
高文,並不意外。
和他一樣,德約科維奇也有意識地從高文的正手突破,儘管德約科維奇的回球分佈點還是更平均一些,但關鍵時刻的一拍擊球,德約科維奇往往傾向於從正手施壓建立優勢,兩位球員的戰術正面碰撞。
關鍵在於,即使高文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但德約科維奇的發球質量足夠出色,一樣能夠形成壓制。
一切,全靠臨場反應。
高文蹬地飛了出去,正手頂了一拍。
值得慶幸的是,正手位經受連續錘擊,現在接發球的手感已經找到感覺,電光火石之間包裹網球沿著直線推向深區,儘管德約科維奇的發球質量出色以至於高文沒有辦法發力,但深度保持得不錯。
砰。砰。
一前一後兩聲紮實的擊球聲響過後,網球已經回到德約科維奇的身前,不到半步空間,速度飛快。
德約科維奇也沒有完全恢復站姿,腳步無法調整,揮拍動作自然無法展開,下意識就必須出手了。
上半身微微後仰,一拍正手滑板,德約科維奇在電光火石之間已經做出正確選擇,正手斜線出擊。
中路,小斜線,瞄準邊線,繼續壓制正手,繼續撕開角度,根本不給高文喘息時間,必須快速移動——
追著球跑。
對高文來說,腳步到位不是問題,但這三拍球的銜接非常緊密非常流暢,高文始終沒有辦法調整。
自然而然,揮拍動作也往往容易陷入慣性。
簡單來說,如果高文想要變線的話,揮拍空間也就不夠,大機率事件,還是習慣性地選擇擊打斜線。
警報,拉響。
高文甚至還沒有完成這一拍擊球,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就已經緊繃起來,視線餘光瞥了德約科維奇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