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只是一種趨勢,並非絕對,但整體而言,德約科維奇、納達爾屬於前者,費德勒、穆雷屬於後者。
不過,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巨頭之所以能夠成為巨頭,就是因為他們能夠根據情況不斷做出調整,無論是固執派還是靈活派,面對似曾相識的情況,他們都會完成細節調整,確保自己能夠改變結果——
得分,這才是重點。
高文一直在運轉,大腦在運轉、身體也在運轉,不管德約科維奇如何擊球,他都必須快速歸位才行。
前腳,重心被拉扯到單打線之外。
後腳,連續小碎步調整就已經將身體拉扯回來,朝著球場中路回位,這才是覆蓋全場的基本姿勢,確保透過自己的移動和跑位為對手的擊球製造壓力,只有這樣才能夠在短兵相接之中博出一線生機。
——停頓。
視線裡,可以看到德約科維奇和高文兩個人都出現短暫的瞬間停頓,在混亂而洶湧的對流衝撞之中控制住腳步,一種觀察也是一種牽制,空氣裡瀰漫的火花瞬間洶湧而至,神經線完全緊繃到了極致。
然後,啟動。
德約科維奇沒有猶豫也沒有遲疑,正手持拍,在腦袋右側斜上方的制高點,居高臨下地,包裹扣殺。
呃,啊。啊啊啊!
力量,瞬間迸發,儘管彆扭儘管困難儘管緊繃,德約科維奇依舊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合力完成扣殺。
直線。
德約科維奇終究還是選擇了直線,頑固不化地、不依不饒地,同時也是算計與挖坑之間的重複路線。
啪。
扣殺,合力依舊不夠到位,更多是一種控制,瞄準落點。
這次,順利過網。
儘管顫顫巍巍、儘管搖搖晃晃,但不管如何,這次沒有下網,網球朝著高文反手位底線大三角鑽去。
全場,一片驚呼。
驚訝的是,德約科維奇居然“重蹈覆轍”。
更驚訝的是,高文的身影已經第一時間出現在直線位置。
顯然,德約科維奇在算計高文,高文也同樣在算計德約科維奇,剛剛高文朝著正手位移動的腳步就是一個幌子,身體重心始終保持輕盈,電光火石之間就已經回到反手位,啟動揮拍,正面迎了上去。
高文,準備充分,毫無畏懼。
蹬地,轉體,揮拍,發力。